【安庆日报】宿松“藏粮于技”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春光渐浓,农时催人。3月31日,宿松县宇润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育秧工厂的钢架大棚里,20余名工人忙碌在两条育秧流水线周围,经装底土、压实浇水、播种、覆土4个步骤后,一块块长方形的再生稻育秧盘成品源源不断从生产线上“诞生”,守候在旁边的另一批工人,迅速将成品再生稻秧盘装车,运送到附近的塑料大棚里进行装堆、盖膜和保湿,经过暗化催芽后摆放在大棚里,培育出符合机插秧要求的适龄再生稻秧苗后进行机械化插秧。
创办于2014年的宿松县宇润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省级示范合作社,其兴建在宿松县下仓镇洋普村的育秧工厂,占地40余亩,建有钢架大棚1座、塑料大棚30座、育秧流水线2条,属全县规模最大、育秧能力最强的育秧工厂。该合作社在全县兴建了3处再生稻种植基地,2022年扩种再生稻4200余亩。
“以前,我们都是靠人工育秧,把种子播撒下去后,还要防鼠害,防鸟类,要是遇到寒流下雨冰雹等天气,就容易发生烂秧,着实费心。”宿松县宇润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程菊娟介绍,有了这两条工厂化的育秧流水线,一天下来,培育的再生稻秧苗可供1600亩的农田用秧,不仅效率是过去人工育秧的数十倍,还大大减少了除草剂的使用量。
时下,正值再生稻育秧时节。宿松县广大再生稻种植大户们都忙着通过自建的育秧工厂,或通过提供社会化服务的育秧工厂给再生稻培育秧苗。
乡村振兴,粮食安全是基础。近年来,宿松县农业农村局通过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全县广泛推广再生稻“一种两收”的新型种植模式。同时,以实施“两强一增”行动为抓手,不断加大农业补贴和农业机械普及力度,切实调动广大农户种植再生稻的积极性。
“守护国家粮食安全,人人有责。”2020年以来,宿松县九姑乡新安村水稻种植大户叶海艳,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流转的500亩农田全部种上了再生稻。2021年,在宿松县农业农村局农技综合服务中心的大力引导和扶持下,他在水稻种植基地附近兴建了一座占地10亩的育秧工厂。
叶海艳说,种植再生稻国家给补贴,兴建育秧工厂和购买农机设备国家也给补贴,这更加增强了他发展种植再生稻的积极性,特别是再生稻“一种两收”的经济效益要比单季稻好,“两收”平均亩产量能达到850公斤,远远超过单季稻产量;此外,再生季只需要追肥一次,不施用农药,整个生产季节比传统模式可以减少用药2-3次,减少了面源污染,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2022年,尝到再生稻种植甜头的叶海艳,又在水稻种植基地里新增了100亩再生稻的种植面积。
经过多年发展,宿松县农业农村局农技综合服务中心已在全县培育100亩以上再生稻种植大户460余户,建立育秧工厂26个。2022年,全县再生稻种植面积6.73万亩,比2021年增长62.1%。
“育秧工厂为农业生产打开了一道新大门,下一步,我们将在水稻种植大户中全面推广自动插秧机、植保无人机、收割机、烘干机等一系列科技设备的应用,助力‘两强一增’落地生根、落地生效。”宿松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余菽华说。如今,育秧工厂带来的高质高效,已让越来越多的农户选用这一育插秧模式,并成为助力农业振兴的新型产业。
(通讯员 孙春旺 贺爱辉)【2022年04月06日 第A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