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报客户端】二郎:唱支山歌给党听 歌颂乡村新变化
“二郎河里姊妹多,你哝我哝来唱歌。歌有长长一条河,歌有满满一稻箩。”日前,走进宿松县二郎镇装修一新的镇文化站,一阵阵歌声传来,这是该镇文化工作者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到民歌中进行宣讲,歌颂乡村振兴战略给农村带来的新变化,受到老百姓的热烈欢迎。
“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文化是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文化的作用,在当前乡村振兴中具有更深刻、更重要的现实意义。”二郎镇党委书记余菽华说。
早在今年开春,二郎镇就举行了多场党史学习教育“感党恩跟党走”校园展演活动。当地小学生通过民歌、舞蹈、课本剧等形式,表达了对党的百年生日祝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党的政策带领我们富裕起来,所以我们各个学校师生自编自演节目,歌颂党100年来的丰功伟绩,歌颂党和祖国。”二郎镇中心小学副校长张利军说。
据了解:二郎镇充分挖掘本地民歌资源,用接地气的山野歌声,传递党的好声音,真正使群众听得懂、做得到、有成效。
同时该镇还依托道德讲堂、乡贤讲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等载体,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讲党史。
今年以来,共创作了10余首二郎民歌原创歌曲,有效推动了党史学习教育走进基层、走进农村、走进田间地头,使党的好方针、好政策家喻户晓,落地生根。
“二郎河畔好风光,白云朵朵在天上。庄稼好模样,田野吐芬芳。精神好又爽,笑声传四方。”
“对面阿妹开车来,驾驶小车手不歪。公路又宽又平坦,小康生活向前迈。”
一首首民歌唱响青山绿水,唱出美好愿景。一首歌,就是一幅画卷,描绘着村民对家乡的赞美;一首歌,更是一张“有声名片”,成为乡村文化的“新符号”。
二郎镇地处安徽、湖北、江西三省交界,是省级非遗“二郎民歌”发源地。二郎民歌语言生动、曲调优美动听,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地方风格,是在长期劳动中创造出来并流传至今的集体抒情诗。
在二郎镇,挎着提篮的村头妇女、扛着榔头的山乡汉子、赤足奔跑的农家孩童,人人都会来几首民歌。
“文以载道,歌以咏志。”一首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的民歌,不仅能增强群众对故乡历史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还能成为“游子”最难割舍的乡愁,成为一种热爱乡土的情感“纽带”。
口袋鼓起来、环境美起来之后,农民在精神文化领域也迸发出展现自我的“表达欲”、期待“获得感”,他们延续着先辈的歌声,把好日子唱成新歌、谱成新曲。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民歌这样的文化精髓,将会发挥更大的功能和魅力。”余菽华说。
(本报通讯员司舜 孙雨 本报记者孙海涛)【2021年8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