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转发 > 外媒看宿松 >正文

【安徽日报】以艺术之美传承党史之光

【 字体:    稿件来源: 安徽日报客户端  作者:    时间:2021-07-06 09:22:52   

  生动,是戏曲艺术党史学习教育的特色。在宿松县,专业艺术团体丰富活动载体,各院团各显神通,献上一道道视觉党史大餐,它们发挥自己的专业力量,通过多姿多彩的视觉表达,将党史学习真正融入日常学习生活中,既有简单朴素的宣导作用,亦有文化普及作用,让党史学习教育以最直观的方式抵达人心。

  实地采风出精品力作

  第九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即将来临,为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精神,讲好红色故事,日前,宿松县新黄梅演艺有限责任公司开展“学党史·跟党走”红色题材文艺创作采风行活动。

  “广大艺术工作者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契机,担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深入人民,实地踩点,充分发挥演艺公司的创作优势,挖掘梳理宿松丰富的红色革命文化和党史资源,以主题教育活动为抓手,用文艺的角度,采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党史故事、砥砺初心使命,推出更多具有红色基因、宿松特色、专家叫好、百姓叫座的文艺精品力作。”宿松县文旅体局副局长熊周武说。

  活动中,全体演员参加了“学党史·跟党走”红色题材文艺创作采风行座谈会。

  “这次党史学习教育既在党内开展,也在群众中开展,我们将做好采访、记录、宣传红色故事,接近群众。用形式更活跃、形式更接地气的方式让教育效果更佳明显。”宿松县新黄梅演艺公司董事长、国家一级演员陈诚说。

  采风活动,不仅是一次精神洗礼,更是一次创作鞭策。多出精品力作,讲好宿松故事,用力用心用情传承好宿松红色文化。

  “革命历史题材戏曲的独特价值,正在于追寻红色文化的来踪去路,彰显党在革命历史实践中创造的精神价值。认识到这一点,才有可能以具备历史质感和艺术力量的作品引导人们走近党史,理解党史,感受崇高,相信崇高。”宿松县文旅体局创作研究室青年干部陈玲丽说。

  目前,采访原创大型革命题材黄梅戏剧目《浴血罗汉尖》初稿已经完成,开始进行剧本再度修改打磨,专家研讨,不久将正式组建演出队伍,排练剧目,并于九月份参加第九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

  “我不是去写革命史中的波涛,我写的是革命史中的浪花,没有再去复述在以往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中多次反复描写的内容,而是另辟蹊径,把革命大事作为背景,将以往大事不去没有选择的素材加以挖掘和放大。”《浴血罗汉尖》作者、国家一级编剧李光南说。

  百场戏曲送戏进万村

  “七一”前夕,宿松县新黄梅演艺公司组织精干演艺力量,积极开展“宿松县2021年庆‘七一’颂党恩,百场戏曲进乡村——优秀文艺作品巡演”活动。演出活动于6月15日在洲头乡罗渡村拉开帷幕。

  整场演出以抗疫主题的黄梅小戏《逆行前夜》作为开场,随后,革命题材的黄梅戏唱段《骄阳》、《党的女儿·万里春色染河山》等经典唱段一一上演。演员们以扎实的演唱功底和娴熟的表演技巧,赢得了台下老百姓的阵阵掌声。

  农村观众往往更喜欢戏剧人物幽微细腻的情感触动和革命年代英雄人物带给人的强烈心灵震撼和精神洗礼。平凡与卑微是人性,伟大与崇高更是人性。

  “以前一场演出,台下仅坐十多名观众。看的人索然无味,演的人也就无精打采。一场送戏下乡的文化惠民活动,却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年的文艺演出,连演数天,场场爆满,还吸引了不少外村群众前来观看。”看到演出深受群众喜爱,一名工作人员高兴地说。

  “以前看戏都要到县城买票看,正是因为有党的领导,才有了今天美好的物质文化生活,精神文化也送到乡下来,相信在党的领导下,今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一位群众说。

  “每一件红色经典作品不仅仅是对历史场景的简单再现,更是艺术家对于历史的深刻理解与艺术表达。将党史故事赋予艺术表达,更生动,也更好,推动了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宿松县黄梅戏剧院负责人朱慧慧说。

  “送戏进万村”演出活动,是民生工程,一年一度。为圆满完成演出任务,宿松县新黄梅演艺有限责任公司精心筹划,紧紧围绕党的百年风雨、百年奋斗、百年成就、百年辉煌,精心编排了多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唱响主旋律、激发正能量的精品节目,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让人民群众在共享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丰硕成果的同时,进一步增强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真挚情感,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

(安徽日报通讯员 司舜 安徽日报记者 孙海涛)【2021年7月5日】

责任编辑:融媒体中心编辑戴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