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禁渔“组合拳”绘就生态新画卷
滚滚长江,奔腾不息。长江自江西省九江市进入安徽省,在“八百里皖江”之首的宿松县大地上奔腾63公里之后,滔滔东去。
长江流域禁捕退捕工作开展以来,宿松县委、县政府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加快推进长江水域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做好退捕渔民转产安置工作,打出禁捕退捕工作“组合拳”。
下沉执法力量
精准打击非法捕捞
2020年12月26日凌晨3时许,位于宿松县下仓镇境内的黄湖水域,湖面漆黑一片。远处的湖面上,隐约出现两束手电光,缓缓向岸边靠近。借着越来越近的手电光,在岸边蹲守了半个多小时的宿松县公安局水上派出所民警和县农业农村局渔政执法大队执法人员,才看清湖面上有两条小塑料船,每条船上坐着两个人,他们一边用木桨划着小船,一边忙着收取丝网。当两条小船靠岸时,联合执法人员迅速上前,将4名捕鱼人控制住,并从船上查获5.5公斤鲜鱼和16条丝网。
这是近期宿松县联合行动组执法人员根据群众举报,在辖区重点水域对非法捕捞行为实施精准打击的成功案例之一。
宿松县有着63公里的长江岸线,以及由龙感湖、龙湖、大官湖、黄湖、泊湖共同组成的华阳河湖群,水域面积达125万亩,宜渔淡水面积居县级全国第二、华东第一。
在贯彻部署长江流域禁捕工作中,宿松县针对辖区禁捕水域面广、线长的现状,将从事禁捕工作的执法力量全部下沉到重点地段,驻点开展工作。县公安局水上派出所从中部丘陵地区搬迁至长江复兴镇段的县经开区临江园区内;县农业农村局组建了渔政执法大队,并在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的4个重点地段分别设立渔政执法中队,派驻执法人员常年执勤。同时,依托停泊在长江宿松段的海事局趸船,设立宿松县长江联合执法基地,成立长江联合执法警务中心,从公安、渔政、海事等部门抽调人员合署办公,严厉打击长江流域非法捕捞行为。
“执法力量的下沉,联合执法基地的设立,使公安机关同渔政、海事等部门在执法协作上更加密切,在打击非法捕捞现行违法犯罪上更加及时和精准;同时,在办理涉渔案件的程序上更加规范。”谈起下沉执法力量给禁捕工作带来的实效,宿松县公安局党委委员、县纪委监委驻县公安局纪检监察组组长徐国林感受深刻。
2020年以来,宿松县联合执法人员根据摸排的线索和群众举报,共抓获非法捕捞违法犯罪现行38起,查办的34起非法捕捞刑事案件,均已移送起诉。其中31起案件法院作出判决,40人被判刑,有力震慑了涉渔违法犯罪活动。
在加强内部协作的同时,该县针对境内长江水域同江西彭泽县、湖口县和湖北黄梅县段的长江水域交融的特殊地理环境,主动与相邻两省三县的公安、农业农村、海事、水利等部门进行对接,建立省际同步联合巡查执法机制,对跨水域非法捕捞违法犯罪活动实行联合打击。
“千里眼”巡查
完善联控机制
走近有着“长江绝岛”之称的小孤山,耸立在附近江岸的一座乳白色铁塔格外显眼,20多米高的铁塔顶端安装着各种仪器。
宿松县渔政执法大队长江中队队长吴海平介绍,这是前不久安装的电子巡查设备,上面装有光电系统和目标小雷达,由雷达指引光电设备,每天24小时自动识别、跟踪来往的疑似非法捕捞渔船,并对该渔船实时预警并录像取证。目前,该县已在进出长江水道宿松段的两个关口分别安装了一套电子巡查设备,实时监测过往的每一艘船只。
“有了‘千里眼’协助,任何非法捕捞的船只,都逃不过我们的打击;你看!它就像一座巨人,屹立在这里,守护着长江母亲河。”吴海平感叹,电子巡查设备投入使用,为他们做好长江禁捕工作带来了极大帮助,特别是晚上睡觉比以前踏实了。
一语道破禁捕工作的艰辛。原来,受利益驱使,少数沿江临湖居民,为逃避执法人员打击,往往选择深夜、节假日或下雨天等特殊时间段,利用划盆、塑料船、电瓶、丝网、地笼等各种捕捞工具,到长江流域重点水域非法捕捞。
为此,下沉到长江流域重点水域沿线的执法力量,不分日夜进行常态化巡查的同时,在县公安局多警种的协助下,适时对非法捕捞活动较多的水域开展集中整治,保持高压打击态势,对非法捕捞行为实行“零容忍”。
2020年7月,该县公安局水上派出所所长柴杨清牵头带领联合执法队员,辗转该县10个乡镇开展集中联合整治行动17次,通过江上巡、陆上查、点上蹲方式,共查办非法捕捞刑事案件24起,查处非法捕捞行政案件29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67人。期间,柴杨清整整熬了17个通宵。有几次,在确保执法安全的情况下,为了抓获非法捕捞现行,他和联合执法人员冒雨在岸边蹲守了多个小时。
自禁捕工作开展以来,宿松县渔政执法大队副大队长刘象平也长期吃住在执勤点,即使是双休日,也坚守在岗位上。他每天带领队员除了开展正常的巡查之外,还要忙着清理废弃在江边的丝网、地笼等渔具,将其集中拆解、销毁。
刘象平说,冬季长江水位持续下降,江水退到那里,他们清理渔具的工作就推进到那里。每次出勤,他和队员都要带上救生衣、皮裤、铁锹、镰刀等工具,随时开展清理作业。2020年,该县渔政执法人员在长江沿岸共清理各类废弃渔具1600余件。
捕鱼人变身巡护员
筑牢长江禁渔防线
2020年7月份以来,宿松县长江渔政执法队伍里,每天多了5个参加常态化巡查人员。他们虽然穿着同渔政执法人员一样的服装,但服装臂章上绣着的标记不一样。原来,他们都是由渔民转岗就业的巡护员。
53岁的张树生,从小在长江边长大,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就跟着父亲在长江捕鱼,靠捕鱼维持家庭生计。长江实行禁捕后,他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主动将家里渔船交了出来。像张树生一样,汇口镇三洲村居民胡行春,也是地地道道的渔民,从父辈开始,一家人就靠打鱼为生,且吃住在船上。为了支持长江禁渔,他做通家人工作,主动“洗脚”上岸,还将价值4万元的铁皮船上交拆解。
沿江渔民退捕后的转产、就业等情况,各级党委政府十分牵挂。2020年7月,在宿松县委、县政府的关心下,渔民张树生、胡行春、王云海等5人,被安徽省长江环保协会吸收为巡护员,并被派驻宿松,负责对长江流域宿松段的日常巡护工作。
“5名长江巡护员,每天都要沿长江宿松段63公里的岸线,开展不少于两次巡查。巡查过程中,他们都要做好记录,拍摄照片、视频留存。”宿松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渔政执法大队队长周本真介绍,现在,宿松县67名长江渔民已全部“洗脚”上岸,并转产和就业。
(通讯员孙春旺 虞林峰)【2021年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