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新平:桩桩“小事”,头等大事
对一个地方的牵挂,刻印在调研的坚实足迹中。
11月16日,省委组成2个专项小组赴金寨县实地调研。省委书记韩俊带领第一专项小组深入深山区的乡村,随机走访村民、种养大户、民宿客栈、乡村企业、基层教学点等,面对面了解乡村振兴情况,帮助基层办实事、解难题。
“家里有几亩茶园”“生活还有什么困难”,在油坊店乡油店村的村民家中,省委书记韩俊详细询问村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在青山镇尧塘村,省委领导与群众热情攀谈,详细了解村民看病就医、医疗救助等情况……
沿着村道边走边看,了解农村人居环境,考察村民们开办的“家庭农场”,与村民们一道算收入账、找增收路,一言一行中透露着对村民的牵挂。无疑,乡亲们身边的一件件小事始终是省委工作的头等大事。
只有走进基层,靠近群众,才能听真言、看实情,摸清基层的实际需求、找准工作的靶心。
正因为看得深、问得细、聊得透,省委对金寨县的发展情况才更加“了如指掌”。“金寨山好水好,特色农产品多,要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引导土地有序流转、规模经营,走好产业振兴之路”——如何走好新的“致富路”,金寨的向上路径越来越清晰。
饮水思源不忘老区,振兴路上拳拳深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那些为新中国诞生而浴血奋战的烈士英雄,不能忘记为革命作出重大贡献的老区人民。
金寨的发展,省委始终挂在“心头”。省委书记韩俊今年3月到安徽履新后,调研的第一站就是金寨。从到金寨县红军广场,向革命烈士纪念塔敬献花篮,瞻仰烈士纪念塔,重温峥嵘岁月;到走进大湾村调研农产品中心,与村民们促膝交谈,算收入账,细心询问还有什么困难,充分表达着省委对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等的重点关切。
从乍暖还寒到初冬时节,省委对乡村的发展,始终目光不移、方向不变。两次金寨调研,村民是主体,发展是最大的议题,为全省上下传递着鲜明的“政绩观”——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上。
时光匆匆,今年所剩时间不多。民生工作是一年结尾时检验一年工作成效的关键“度量衡”。全省上下都需要详细对对表,到基层勤走走、多看看,问问老百姓还需要些啥,还有哪些难题需要政府出面解决,还有哪些“盼点”“堵点”困扰着基层百姓,等等,只有“面对面”,才能“心贴心”。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省委到金寨的调研,考察点是在现场确定的,方式是广受欢迎的“四不两直”。去哪里,现场定;看什么,随机走——再一次为全省走深走实群众路线作出了示范。
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采取“四不两直”方式调研,是安徽今年尤为常见的一种基层工作打开方式。
比如,省委领导在合肥随机走进饭馆、汽修店、柴油系统服务站等场所,仔细检查灭火器配备、厨房煤气罐摆放、商户库房使用等情况,暗访城市安全生产和城市治理工作;再如,省委领导还在芜湖根据群众反映线索,暗访督导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安徽从网上“捞民意”,在现场察实情,让老百姓牵肠挂肚的一件件具体事、急难事得以及时有效解决。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基层的事,千针万线,千头万绪,稍有不慎,就会成为各种矛盾激化的导火索。
千针万线,根本是要抓准针头。坚持“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首位”的工作定位,无疑是安徽传递的明确信号,也是抓住“针头”的重要方法论。对老百姓来说,他们身边每一件琐碎的小事,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有的甚至还是急事、难事。
最是“小事”显担当。当前,第二批主题教育正在深入开展,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调查研究,破解难题。全省上下要把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作为重要抓手,目光下移、身子下沉,把“办公桌”搬到房前屋后,广泛深入农村等基层一线,为民真情实意排忧解难,在“四下基层”中答好民生“幸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