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破”与“立”的改革丨安徽向无效财政资金“开刀”
提起“预算”这个词,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就拿咱们小家庭来说,今年挣了多少钱,明年准备花多少钱,咱们都得盘算盘算,这叫预算,对于国家这个大家来说,更要仔细盘算收支,做好预算。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要“深化零基预算改革”。
那么,什么叫零基预算改革?简单说,就是改变财政资金的分配方式,打个比方说,如果某部门上一年度预算为1000万元,按照惯例,本年度大概率会以此为基数,向上浮动,但是改革后,这个‘基数’不存在了,从零开始了。如果部门要申请预算,你首先要考虑做的事,是不是党中央作为重点,大力推进的?能不能为行业发展带来新的推动?而财政部门则会从实际需要出发,综合财力状况、轻重缓急等多因素来编制预算。不难看出,这是一项牵一发动全身的改革,将打破固有的利益格局。
眼下,安徽省正在全省范围内展开这场改革,改革会一帆风顺吗?它又会带来什么?
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工作人员 李秋淮:把政策汇总过来以后,当时我们吓了一跳,因为政策琳琅满目,超出想象。
李秋淮所在的政府部门,直接牵头了安徽省级政策梳理工作。他们和财政部门一起,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整理出了这本覆盖各个部门的厚厚的政策清单,从支持科技创新到推动产业发展,从人才保障到基础设施建设,足足有328项。
问题1:补贴交叉重复 标准不同
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工作人员 李秋淮:每个部门对同一政策,从不同的角度在补,同一个政策又重复地补。
安徽省财政厅副厅长 左自智:大家都要支持这个科技,科技厅要支持,发改委要支持,工信厅要支持,你拉个一摊子,我拉个一摊子,最后导致这个项目重复支持,低效无效是什么原因,因为两个信息不互通。
在清单上,记者数了数,光是支持科技攻关,就有8项政策,涉及不同部门。这种政策的交叉重复,在农村事务上同样存在。
安徽省财政厅副厅长 左自智:比如像美丽乡村建设,交通可能把路修在了西边,水利可能把渠挖在了东边,林业可能把树种在了南边,甚至住建可能把城建在了北边。为什么很多事现在干的低效无效就是这个问题,都做了,都说我的任务完成了,但是你到现实一看,没有结果。
不仅如此,在清理中,他们还发现了不少“僵尸”政策了,就是政策已经到期,但是仍处在“应结未结”状态,像有的政策是20世纪90年代出台的,依旧在继续执行。
安徽省财政厅副厅长 左自智:支持小城镇的建设,这个2850万元。这个是三十年前的老项目。我们有104个县区,小城镇数量之多更不用想了,这2000万元分到下面去能看见什么成效?
各个部门各管一摊,协同较少,还滋生了一个新问题,那就是企业会变着花样“编本子”跑项目。这种情况在产业领域格外明显。通过财政部门的信息系统,能清晰看到,前两年不少企业通过“翻新”一个项目文本,就能申请多个部门的补贴资金。
安徽省财政厅预算绩效处处长 王旭:比如说这个项目申报的时候,就是多部门申报,同部门申报多个项目重复享受。
安徽省科技厅党组书记 吴劲松:一个项目可以报六个部门,改头换面,稍微搞一下,今天报到工信厅的,明天报到发改委,后天报到科技厅,多头申报,有的科研人员的话主要精力不是搞科研了,是在跑项目上面。更重要的,大家都搞小项目,都不搞大项目,钱没少花,问题没得到解决。
只有清理政策,才能清理无效的资金使用。安徽决心“不破不立”,从政策清理开始。而第一步“破”却是异常艰难。
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工作人员 李秋淮:“破”的过程非常难。到底哪些政策可以清理,哪些政策必须保障?每个部门,大家各有各的看法。所以这个时候就等于出了一个难题给我们,总的清单一出来以后,这项工作一下被卡住了。
安徽省科技厅重大任务与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处处长 段菖蒲:整合肯定是有一些阻力的,首先是思想观念的一些阻力。
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技改处副处长 辛新:改革的话,肯定会有一个适应期。开始可能也不是特别地理解,人的思维,肯定是要有个转变的。
改革如何破冰?李秋淮告诉记者,这份精准到最小政策“颗粒”的清单,像镜子一样,照出了各个部门政策执行情况如何,是否科学。围绕改革推进,封闭式开了好几次学术研讨会。
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工作人员 李秋淮:省长、副省长,省政府主要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大家围绕着零基预算要不要推进?零基预算怎么推进?我在我们这个部门,在零基预算当中来怎么当先锋?大家都进行了激烈、热烈的讨论。
总台央视记者 王楠:改革,就意味着利益的重新分配,要想统一共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中国科技大学国际金融研究院的这个大教室,安徽省级负责人、各厅局一把手、市县负责人,围绕零基预算改革,展开了持续一天的大讨论。也就是在讨论中,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提出,他们有一项政策可以清理,涉及资金约8亿元。
安徽省发改委副主任 钟岚:这个政策可能和目前的一些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或者现在一些发展的要求不是很适应了。
经过一次又一次深入讨论,越来越多的部门形成了统一共识,政策的大规模清理工作随即展开。
安徽省财政厅副厅长 左自智:没有生命力的政策后面是没有效益的项目,这是最大的浪费。像支持小城镇的建设,这笔钱必须拉过来。所以我们这次在里面就把它给清退了。
不只是清退,大量实施效果差的政策被压减。
安徽省财政厅副厅长 左自智:压减最多的还是支持产业发展的。原来是传统地拨,就直接拨给你了,一拨了之了。评价的效果很差,原来4000万元,我们压减到一半,压减成2000万元。
针对已有项目,财政部门整理出一份政策清理清单,25项清退,35项压减,40项延续,43项整合,42项强化,当年,就清退压减资金85.8亿元。
安徽改革缘起
收支不平衡 向改革要动力
推进改革的起点在哪儿?实践告诉我们,改革总是从发现问题入手,改革就是要奔着解决最突出的问题去,用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去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安徽的零基预算改革,体现了鲜明的问题导向。他们做政策摸底,实际上就是在发现预算账本里的问题。一下子暴露出来这么多问题,从改革的意义上说,是好事。因为这能让改革的着力点更加清晰准确。
他们在尝试打破传统的“基数预算”时,遇到的阻力,主要来自观念和利益。通过打破基数概念,实现集中财力办大事,让财政资金精准投向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点和紧要处,则是改革者们锚定的关键目标。一场零基预算改革,生动深刻地勾画着改革之难、改革之迫切、改革之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