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 安徽学习平台

虞太文:耕耘红色文化 追梦红色山乡

   稿件来源: 北浴乡   时间:2024-08-05 16:06:54   

  盛夏时节,从四面八方来到宿松县北浴乡接受红色教育、旅游研学的人们络绎不绝。这里,烈士名录一目了然,朱赛英、吴应典、朱育祺等烈士事迹详实感人。虞太文沿着当年的红军路,向人们介绍卡子门、兵工厂、思恩洞等革命遗址上曾经发生的红色故事。“对罗汉尖革命根据地这段历史的再现,离不开乡土作家虞太文的辛勤付出。这才让北浴乡红色文化声名远播。”北浴乡副乡长姚秋月介绍说。

北浴1.png

  深耕红色史料,颂扬英烈事迹

  “革命战争时期,无数共产党人和革命先辈曾在这片热土上抛头颅、洒热血,留下了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说起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八军于1935年在这里创立的罗汉尖根据地,虞太文如数家珍。

  “我从小就是听着革命先辈们在罗汉尖崇山峻岭中战斗的故事长大的,耳濡目染之下产生浓厚兴趣,发自肺腑地觉得应该保存传承好这份红色产业。”虞太文说,但很多英雄事迹年代久远,呈现片段化、碎片化,需要加以整理。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但历史不能被忘却。为了再现当年的战斗场景,再现革命前辈的英雄形象,虞太文花了近三年时间搜集整理出十几万字的一手宝贵资料。

  1946年,19岁的湖北籍新四军战士闵启胜参加中原突围战役,负伤后被宿松籍战友吴宗贵救起,藏身山洞中,演绎了一段军民鱼水情。“为了弄清楚事情的经过,虞太文上十趟来我家了解情况,加班加点整理材料,还原出历史的原貌。”吴宗贵的孙子吴梦林说。

  据北浴乡党委书记司欣荣介绍,思恩洞故事蕴含的不畏艰险、舍生取义、忧公忘私的精神,已成为北浴乡展现乡贤风范、推进人文旅游一体化的一张名片,在皖鄂一带享有较高知名度。

  大中华抗日救国军是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反蒋群众武装,经过走访,虞太文搜集整理出了大中华抗日救国军的军歌和挖掘出了部分史实。2016年,陈汉乡库南村朱山东家发现一份大中华抗日救国军颁布的委任状原件。虞太文多次反复考证,让这份珍贵的历史遗物得以保存。

  “虞太文扎根乡土,在红色山乡默默耕耘红色文化,才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姚秋月说。

  2017年,虞太文参与编辑《红色西乡》,他以罗汉尖革命根据地史实为基础,先后创作了《战地烽火野菜飘香 红色山乡喜展新颜》《朱赛英:机智“女交通” 血洒红土地》等20多篇纪实小说、散文、报告文学作品,朱育祺、朱赛英、吴应典等革命烈士、仁人志士的英勇事迹得以广泛流传,在当地家喻户晓。

北浴2.png

  筑梦教育基地,传承革命精神

  2017年,在徽商职业学院及驻村扶贫工作队的支持下,时任罗汉山村第一书记的刘安国邀请虞太文参与罗汉尖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的筹建工作。“当时我就把十几万字的资料全部提供给纪念馆,但图文馆建设尚有大量工作需要做,困难不小。”虞太文说。他主动多次同刘安国对接、交流,并整理出提供图文馆上墙展板所需的文字材料初稿。刘安国动情地说,虞太文给纪念馆的建设送来了一笔宝贵的财富,对传承弘扬罗汉山红色文化大有裨益。

  陈列馆的建设需要历史实物作为佐证,刘安国找虞太文想办法解决。虞太文向村民们发出号召积极捐献,马厂村村民朱仁飞第一时间把过去使用的土制猎枪送到纪念馆展出,他说:“这些旧物留在家里是破铜烂铁,捐到馆里就是历史记忆。”周边群众都知道虞太文近些年为建设红色教育基地四处奔走,纷纷响应号召,捐出历史实物100余件。

  2019年8月,罗汉尖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正式开馆,一批批来自省内外的游客前来参观、研学,到目前为止,已接待近23万人次。

  “纪念馆建成之初,每天都有很多人来参观,但是缺少一个专门的讲解员,当时没有人上,我就主动上。”罗汉尖革命纪念馆馆长朱留安说,为了让自己的讲解更加丰富生动,除了学习理论知识,他常常和虞太文一起走访烈士后代吴朝进、吴月英和吴宗贵的孙子吴梦林等,搜集整理出根据地的红色故事、红色歌谣并记录下来,运用到宣讲当中去。

  “虞太文对当地革命故事了如指掌,像朱赛英烈士的故事,我开始对一些细节说不清,得到了他的指导帮助,才说得实、讲得透。”朱留安说。

  刘安国介绍说:“现在我们在红色文化广场、铜浮雕红色文化墙、4000米红军路石板山道、山林医院遗址等红色旅游景点看到的文字展示介绍,都是虞太文一起逐字逐句把关的。”

  目前,以罗汉尖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为主载体的罗汉尖教育基地,已成为共青团安徽省委教育培训实践基地、安庆市党员干部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安庆师范大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安庆军分区国防教育基地、徽商职业学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学员现场教学培训基地。“基地里每一块标识介绍上的文字都有虞太文的智慧和心血,为我们添加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朱留安说。

北浴3.png

  赋能乡村振兴,续写红色基因

  “正是由于挖掘出独特的红色资源,罗汉山村被中组部命名为红色村,罗汉尖红色旅游景区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去年罗汉山村被确定为安徽省首批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永不褪色。”罗汉山村总支委员洪流介绍。

  早在2019年,虞太文同刘安国一起组织成立红色罗汉尖论坛,邀请和动员专家学者一起挖掘罗汉尖革命根据地的史料,进一步充实了罗汉尖红色文化的历史内涵。2022年,依托罗汉尖革命纪念馆建设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时,虞太文又主动承担起上墙材料初稿的撰写任务,他深入调研,了解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的分布和现状,并整理出一批独具特色的红色小故事,使基地的展板内容更加充实、更接地气,让一些珍贵的地方红色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虞太文还积极配合和建言专家学者,参与编制北浴乡全域旅游规划,将红色文化与当地经济发展、乡村旅游相结合,开发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如红色旅游线路、红色文化创意产品等。“乡村红色旅游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消费,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和美乡村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朱留安说。

  老骥伏枥志千里,跃马扬鞭自奋蹄。“红色精神,润物无声。我将继续为罗汉尖红色文化史料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助力,为红色基因的传承发扬做好服务。”谈及下一步的打算,虞太文表示。

  “多年来,虞太文执着于红色资源的搜集挖掘整理利用,用汗水浇灌红色产业,使红色山乡声名鹊起,让红色光芒在新时代焕发出璀璨光彩。他的故事是红色江山后继有人的生动注脚,亦是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鲜活体现。”北浴乡党委书记司欣荣说。(通讯员 何晓 胡心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