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全党弘扬实干精神。古往今来,“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实干始终是成就事业的必由之路。
对于党员而言,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肩负着推动国家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的重任,更应秉持“实干兴邦,空谈误国”的理念,以“实干”破题,以“落实”作答,让政策真正落地生根,以实效回应群众期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实干兴邦,空谈误国”这一思想理念,为党员干部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实干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承载着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它是推动国家发展、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所在。而党员作为各条战线上的先锋模范,在政策落实的关键进程中,必须秉持“干字当头”的理念,以积极主动的姿态作为行动指南。当今时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面对千头万绪、纷繁复杂的工作任务,以及群众日益增长且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求,党员同志们绝不能畏缩不前,被困难轻易吓倒,更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坐而论道,做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而应深刻领会“实干兴邦,空谈误国”的内涵,将实干精神贯穿到工作的方方面面。唯有鼓足干劲,积极投身到火热的工作实践当中,坚定不移地深入基层一线、贴近人民群众,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才能真切地触摸到政策实施过程中的难点所在,精准洞察群众生活里的痛点和堵点。在此基础上,才能有的放矢、精准施策,从实际出发调整工作方法和策略,确保每一项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都不走偏、不走样,切实将政策的红利送到群众手中,让政策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从而以实际行动践行“实干兴邦”,为国家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政策的生命力在于落实。作为一名党员,实干精神是我们的底色,更是践行初心使命的关键。一项好的政策,若仅仅停留在文件上、口头上,而未转化为实际行动,那便只是一纸空文。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民生保障到生态建设,每一项政策的推进,都离不开党员干部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在脱贫攻坚战役中,党员干部心怀人民,将群众的疾苦放在心间,深入贫困地区,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他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精准识别贫困对象,制定科学合理的帮扶措施,带领群众发展产业,用汗水和智慧浇灌出脱贫致富的硕果,最终实现了数以亿计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这不仅是实干的力量,更是政策落地的生动实践,彰显了党员干部为人民谋幸福的坚定信念与担当作为。
要让政策落地,必须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是实干路上的“绊脚石”,它们不仅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更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党员干部要坚决抵制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上。要精简会议文件,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考核,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以实效回应群众期待,是党员干部的使命所在。群众关心的不是政策制定得多么完美,而是能否真正给自己带来实惠。党员干部要时刻关注群众的需求和诉求,把政策实施的效果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在推进民生工程时,要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确保工程符合群众意愿;在生态环境保护中,要注重实际成效,让群众真正享受到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只有以实效取信于民,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为政策的持续推进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在实干和落实的过程中,党员干部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政策的内容和实施环境也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要善于运用创新思维和科学方法,解决政策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挑战。同时,要加强团队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政策的有效落实。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党员干部要牢记“实干兴邦,空谈误国”的教诲,以“实干” 破题,以“落实”作答,在政策落地的道路上干字当头,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担当。让我们携手共进,用实干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网评员 姜艺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