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海茶乡白云下,梯田层层山间挂。大别山深处的柳坪乡,一山一锦绣,一水一画图。
一山一锦绣
罗汉尖,海拔1013.14米,有“大别南来第一峰”之称,是宿松县最高峰。主峰位于柳坪乡邱山村境内,分为三个紧密相连的山尖,即一尖、二尖、三尖。一尖形似玉笋擎空,二尖形似罗汉盘坐,三尖形似少女身姿。罗汉尖山系生态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宜人,沿步道而上,登顶罗汉尖,仿佛置身云山雾海,心旷神怡。
邱山村位于柳坪乡西北部美丽的罗汉尖脚下,与湖北省黄梅县、蕲春县接壤,系革命老区,先后获“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国家森林乡村”“安徽省美丽宜居村庄”“安徽省森林村庄”“安徽省乡村旅游特色美食村”等荣誉。清秀的自然环境成为吸引众人的亮点,越来越多的游客纷至沓来。
邱山村依托广阔的山场,是安徽省十大名优茶“宿松香芽”的核心产区,茶产业已经成为邱山村成熟的致富产业。除了茶叶,还有一道远近闻名、当地独有的美食即无公害绿色食品雨花菜。雨花菜,形似雨花,野生于藻木丛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粗纤维、钙、铁、磷等营养物质和元素,具有减肥、美容、防癌抗癌等作用。据统计,邱山村雨花菜种植面积约300亩,每年外销七八千斤左右,带动了当地村民增收致富。依托雨花菜这个乡土特色食材,烹饪着一道道特色美食,特别是雨花菜排骨汤、雨花菜烧肉等特色菜品让游客流连忘返。除此之外,雨花菜也是当地老百姓流水席中必不可少的一道名菜。
青山连绵,林海莽莽。森林,一头连着生态,一头连着民生。在柳坪乡,山有人管,树有人护,责有人担。长年累月有90名护林员全力守护绿意“森森”不息,这些“绿色英雄”跋涉于山野间,穿梭在密林中,让自己的身影成为亮丽风景。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他们辛勤劳动也带动了全体山民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共识,群众从“向山要树”变成“爱山护林”。
“人养山,山才养人。”一位村民感叹,“以前斧头伸向山,山越秃人越穷。如今种上茶叶,山绿了,日子也红火了。”
“让山更绿,既是目标也是过程,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生态文明建设已不是一个单纯的生态环境保护战略,而是融入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之中的全面系统的文明发展形态。”柳坪乡党委书记韦寒冰说,努力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一水一画图
山越高,水越长。柳坪乡被群山环抱,蜿蜒十余公里的长溪河穿境而过,经二郎河流入宿松县城,是城区居民饮用水的来源,因此长溪河也成了饮用水源的重点保护区。
近年来,柳坪乡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借鉴先进地区发展经验,按照“水安为先、因水而美、由美而富”的思路,以全面实施河长制为抓手,以保护母亲河长溪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补齐防洪安全、河道污染等短板,将特色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的创新路径,助力乡村振兴,实现绿色发展的有效推动。
通过乡村两级河长巡河,不断强化群众保护意识,乡综合管理专班不间断巡查,批评教育乱扔乱倒现象,严厉打击乱排乱放、占河搭建行为,不定期组织志愿者清理河道、发放宣传手册,以实际行动呼吁广大群众保护母亲河,持续推进河道整治,开展水资源保护,慢慢将保护意识融入群众心中,变成了大家的行动自觉,初步实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柳坪乡通过积极争取河道修复、整治、水源地保护、小流域治理等项目,对河道进行清淤、围堰、建设挡土墙,对岸边进行绿化、步道改造,保护了水源,疏通了河道,提升了行洪蓄洪能力,美化了环境,改变了乡村形象。
治理道道沟壑,染绿条条山梁。今日柳坪,绿水青山,生态良好,许多游客慕名而来,游山玩水,赏优美风景,品特色美食,体验风土人情,回味儿时乡愁……年接待游客10余万人,良好的生态促进了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
水流是山涧演奏的最美音乐。山水蝶变,折射发展理念之变。
以前,村里路很窄,板车装稍微长一点的东西,就绕不过道了。现在,家家户户门前都是宽敞的水泥路,而且村里强弱电、污水管网全部下地,村子看起来干净整洁、面貌一新。
最近两年,蒲河村对流经境内2公里的长溪河进行全面治理,在河道里修筑滚水堰、鱼鳞堰,治理水患,保障河道通畅,同时在河岸上修建景观步道、景观亭、农耕文化长廊等设施,种植绿化带和安装路灯,美化沿河人居环境,点亮了当地生态文明的“金”名片,为沿河居民提供一个休闲、健身、纳凉、避暑的天然场所。
“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围绕绿色产业,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态势初步形成。”韦寒冰说,“山水画”越来越美,“山水田文章”越做越精彩,绿水青山已经成为山乡的名片和骄傲。(通讯员 司舜 张雪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