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政经 >正文

宿松县残联:聚焦“三变”构建残疾人服务“新格局”

【 字体:    稿件来源: 县残联  作者: 司舜 何凡 杨庭锋   时间:2023-12-14 09:29:06   

  宿松融媒讯 日前,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举办的“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残疾人风采展示活动结果揭晓,全国50位残疾人获得表彰,来自安徽宿松的吴金萍榜上有名。

  吴金萍自幼患有先天残疾,3岁被诊断出患双腿先天性肌无力,终生无法正常行走,幼时因生活条件所限只能匍匐在地拖行。后来因疾病渐进发展,上肢也丧失大部分功能,只能依靠轮椅出行。家中还有患同样疾病的姐姐,父亲常年在家照顾姐弟俩,母亲在外做家政打零工,家中生活较为艰难。虽然饱尝折磨,但他身残志坚,始终乐观向上,不向命运低头,认真学习本领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自己努力的同时,还带动一批残疾人积极向上、实现就业,靠“双手”点亮自强自立的人生梦想。

  吴金萍小学毕业即辍学,自学完成了中学课程和掌握了计算机基础应用知识。2020年11月,得知安庆市残联举办面向残疾人全日制大专学员社会扩招班后,吴金萍立即报考,认真准备,顺利成为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在读大学生,实现人生“大学梦”。

  虽然双腿不能行走,双手不能抓握,但他主动“出击”,通过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在网上寻找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2013年起,他开始逐渐接触网络工作,先后做过文字编辑、代购、在线客服、语音客服等工作。2022年开始在四川淘金你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做语音培训工作。虽然异常费时吃力,但他从不轻言放弃,努力做好每项工作,实现了足不出户就业。2019年,他作为残疾人代表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向幸福出发》栏目,在央视大舞台上向全国观众分享自我奋斗历程,表达对党和政府及亲人朋友的感恩之心,感动了很多人。他积极参加家乡脱贫攻坚、助农助残等系列公益活动,同时还主动参与残联系统各类文体活动和技能比赛,2021年和2022年连续两年取得全市残疾人网络直播大赛第2名的好成绩。

  吴金萍是残疾人自强不息的代表,激励起了更多残疾人朋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

  “以残疾人榜样人物汇聚向上力量,激发残疾人内生动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宿松县残联理事长沈华侨说。

  近年来,宿松县残联立足主责主业,积极探索转变发展新路径,优化管理服务模式,不断聚焦流程再造,打造便民利企服务新高地;聚焦精准施策,打造康复质效提升新高地;聚焦群众需求,打造惠残项目实施新高地,同时变就业创业“单一扶持”为“综合施策”;变康复工程“静态服务”为“动态管理”;变托养服务“被动救助”为“主动前移”,统筹谋划、稳步推进残疾人教育就业、康复救助、托养服务等工作再上新台阶。

  变就业创业“单一扶持”为“综合施策”

  残障不挡,就业同行;换个插座,照样发光。宿松县实行“宣传+培训+扶持”模式,通过开展就业宣传、专项招聘会、就业技能培训等方式,不断就业提升帮扶质量。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宿松县残联共组织开展各类残疾人就业宣传6场次,登记就业阶段残疾人185名;积极搭建“交流平台”,累计邀请25家企业举办专项招聘会4次,帮助74名残疾人达成就业意向。着力提升残疾人技能水平,全年共开设稻虾共生技术、种植技术、电商运营等培训课程4期,累计培训达164人次,让更多的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平等参与社会劳动,共享劳动果实。

  康复工程“静态服务”为“动态管理”

  病痛不是终点,康复才是新的起点。宿松县着力改善全县困难残疾人医疗康复状况,依托“残疾人精准康复系统”,实施残疾人康复工程“动态管理”,对困难精神残疾人提供药费补助,常态化提供安置转介残疾儿童服务,并及时管理调整受助对象,提高困难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水平。今年以来,累计救助困难精神病患者1053人,安置转介残疾儿童161人到定点机构进行康复训练,共发放补助资金355.2万元;为残疾人提供“一对一”评估、“个性化”辅具适配服务,截至目前,共适配儿童矫形器14例,发放辅助器具175件、人工耳蜗补贴15.3万元。

  变托养服务“被动救助”为“主动前移”

  身体会有缺陷,心灵没有距离。宿松建立健全托养服务体系,按照“公办引领、公建民营、民营公助、邻里互助”的发展思路,建立乡镇(街道)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鼓励支持全县各养老院、敬老院、社工服务站、“一家一站”开辟残疾人托养服务专区,就近满足残疾人多层次、多元化的托养服务需求,切实建立起“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目前,该县23个乡镇(街道)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均已挂牌成立,共开辟13个托养服务专区,累计服务残疾人达831人次。

  “聚焦残疾人共性需求和普遍性问题,持续推动惠残服务便利化改革,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残疾人各项工作,推动解决了一批困扰残疾人的烦心事、操心事和揪心事,让广大残疾人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沈华侨说。(融媒体记者 司舜 通讯员 何凡 杨庭锋)

责任编辑:杨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