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头乡:多维度强化人民调解体系建设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宿松融媒讯 近日,洲头乡人民调解委员会成功化解一起因交通事故引发的赔偿纠纷,村民郭某与周某因交通事故致伤,双方就赔偿金额僵持不下,矛盾一触即发。洲头乡人民调解员得知情况后,迅速行动,多次实地走访,深入了解事故细节,凭借专业的法律知识和耐心细致的沟通技巧,最终促使双方达成赔偿协议:周某向郭某赔偿1.5万元,双方对调解结果皆表示满意,一场剑拔弩张的纠纷就此圆满落幕。这一成功调解案例,正是洲头乡深耕基层矛盾调解机制、全力推进法治乡村建设的生动写照。
多方联动,构建专业化调解体系。近年来,洲头乡始终秉持“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的工作理念,致力于完善调解工作机制,成效显著。通过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制度,洲头乡精心打造乡综治中心、派出所、村委会联调联动的“大调解”格局,让纠纷隐患无处遁形,实现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自2022年起,全乡大力推行“法律明白人”培养计划,广泛吸纳党员、乡贤等群体投身调解工作,并定期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等专题培训,不断提升调解员的法律素养与实务能力。如今,全乡已构建起覆盖11个村的严密调解网络,年均化解纠纷超300件,调解成功率稳稳保持在97%以上,为基层社会和谐稳定筑牢坚实防线。
情理交融,创新调解方法。在郭某与周某的纠纷调解过程中,调解员巧妙运用“情、理、法”融合的策略。一方面,深入事故现场,细致调查,还原事故全貌,精准划分责任;另一方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相关条款,向双方清晰阐释法律依据,同时引导当事人换位思考,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在理性协商中促成和解。这一调解过程,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洲头乡调解工作“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独特理念。近年来,乡司法所积极创新,通过搭建调解员微信群、引入案例研讨机制等方式,推动调解方式向专业化、精细化转型,为复杂矛盾纠纷化解提供有力支撑。
普法先行,筑牢法治根基。为从源头上减少纠纷发生,洲头乡坚持调解与普法“两手抓、两手硬”。2024年,全乡积极开展“八五”普法系列活动,通过发放宣传手册、举办法律讲座、利用电子屏滚动播放典型案例等多元形式,广泛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有组织犯罪法》等法律知识,在全乡营造浓厚法治氛围,引导群众树立“遇事找调解、解决靠法律”的法治意识。此外,针对农民工、老年人等弱势群体,洲头乡专门设立了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在2024年累计受理援助案件11件,提供免费法律咨询180余次,切实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让法治阳光普照每一个角落。
下一步,洲头乡将持续深化“法律明白人”队伍建设,积极探索网络平台建设,借助数字化手段推动矛盾纠纷化解更高效、更透明。同时,进一步强化考核机制,压实各村主体责任,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让基层治理的成效惠及每一位群众。(通讯员 黄唐海)
责任编辑:朱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