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头乡:载文明而驰 沐新风前行
宿松融媒讯 一马平川上,闻是洲头乡。
一条条干净平整的道路,一个个美丽如画的村庄,一场场文明实践如春风化雨……一幅幅文明和谐、积极向上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洲头乡是全国文明村镇,一乡文明风,满目皆好景,处处充满了文明和谐的气息。
载文明而驰
“文明行为无处不在,人人遵循,人人引领。向上向善的文明之风充盈着每个角落。”洲头乡一位工作人员在泗洲村宣讲时说道,“日用而不觉”的文明实践绘成乡村最美的底色。
泗洲村是移民村,村民祖籍都来自桐城、枞阳,是长江江堤外围村落。近年来,通过发掘村史和乡贤文化,建起了村史馆,不仅让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也让“崇文尚德、孝悌慈爱”的乡贤精神成为引领美好乡村建设的文明新风。
泗洲村是安徽省“文明村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近年来,泗洲村不断深入实践与探索乡村治理,结合“百姓说事”“村干部说法”“乡贤普法”工作理念,逐步建立完善“村民文明诚信指数”“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考评体系,创新开展“板凳”普法、“小院”普法等法治宣传活动,积极推进民主法治村助力乡村振兴。
“坚持党建引领、产业联动,将民主法治建设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把群众法治意识、思想道德的‘里子’和村容村貌、群众福祉的‘面子’同步推进,实现物质精神‘双丰收’。”泗洲村党总支书记汤彦说。
文明植阡陌,新风扑面来。泗洲村以“让村民唱主角、村民说了算”为基本原则,通过组织召开村民小组会、村民代表大会,征求村民意见和建议,制定了村规民约。村规民约的内容涉及爱党爱国、爱护集体、保护耕地、勤俭节约、移风易俗等十个维度,“约”出了幸福生活,也“约”出了和谐乡村。此外,泗洲村还严格执行“一事一议”“四议两公开”“村务联席会议”等制度,坚持每周一次例会,不断规范议事决策程序和村级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通过驻村工作队、村干部定期走访入户和民情意见箱等形式,听取群众呼声、吸纳群众建议,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群众说事议事格局。
泗洲村坚持每月组织开展“身边好人”评选表彰工作,及时发现和推荐身边好人,通过宣传表彰,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让群众从文明实践活动“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坚持每季度设置好人榜、宣传好人事迹,发挥身边典型人物的示范引领作用,做到了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如今,“当好人、做好事”在泗洲村蔚然成风。
诚实守信的李文兵、热心助人的姜兴友、爱岗敬业的高良才、孝老爱亲的张花招……他们是泗洲村的普通村民,也是“好人精神”的践行者。泗洲村坚持培育“好人文化”,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社会氛围,弘扬社会正气,凝聚泗洲精神,文明的力量处处彰显。
“乡风文明是乡村自治的重要保障。泗洲村将乡风文明建设作为乡村治理的重要抓手,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乡贤文化,切实解决当前农村乡风文明建设方面的突出问题,不断激发乡村治理内生动力,以德治涵养法治、滋养自治,以乡风文明推动乡村治理见实效。”宿松县文明办主任吴松军说。
沐新风前行
阡陌繁花携绿树,文明乡村展新颜。洲头乡在看得见的巨变和看不见的渐变中,不断将乡村生命活力激发出来,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它的鲜活与多元。
乌池村是宿松洲区深入大湖的一个半岛,在大大小小的山坡和湖畔,自然村落星罗棋布。从宿复线进入洲头乡境内,乌池村黄雀畈入口让人眼前一亮,一盏盏景观灯,白天扮靓了村庄面貌,晚上照亮了夜归之人。除了路灯的美观,村里家家户户门前建起了微景观,同样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整个村庄之美在东西两条绿化长廊中展开。
村里依托宿复公路,建起了一条超过一华里的移民街,街道宽阔,绿化美丽,有点像农村中的市区;而村里的另一张新名片“凤凰新村”,更是让昔日的坟草山变成花园小区。邻近两处高品质居住区的老屋场也因此一个个“沾了光”。
“乌池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最大特点就是座无虚席,附近的老人小孩,每天都有来这里健身、下棋、看书。”有着四十余年教龄的退休老教师夏应宗一脸幸福地说着。因为热爱,所以坚守。自2015年乌池农民文化乐园建设以来,热心公益事业的他就成为这里的一名志愿者,每天早出晚归,清洁卫生、整理资料、维护秩序,日复一日,默默坚守。乌池村坚持把志愿者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重要力量,把志愿服务作为主要活动方式,将志愿精神融入文明社会治理,引领群众形成文明的生活习惯,有效提升群众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文明实践活动,为乡村文明注入新动能,让文明实践贴近群众、服务群众,更好地满足群众精神文明生活新期待,不断提升群众的文化幸福指数。
乌池村也是安徽省“文明村镇”,村里一直在努力营造乡风文明存在的传承和不断发扬光大的空间。“把乡风文明建设融入乡村建设的方方面面,乡风文明建设才能发挥应有作用,乡村振兴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乌池村党总支书记刘象林说。
如今的洲头乡,志愿服务,引领文明风尚;文化盛宴,提升幸福指数;好人精神,凝聚奋进力量。通过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持续整治人居环境、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移风易俗等方式,文明乡风吹遍每个角落,“全国文明村镇”的招牌更加名副其实、闪亮耀眼。(通讯员 司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