趾凤乡:乡村振兴路 乡贤可不“闲”
宿松融媒讯 “虽然退休好几年了,但还是闲不下来,总想给村里做点事情。”安庆市宿松县趾凤乡吴河村的小路上,退休教师周华明同来访的趾凤乡外宣办工作人员边走边说道。如果你路过这个大别山余脉的小村落,一定会觉得心旷神怡,房屋错落有致,家家户户门前打扫的干净整洁,生活垃圾规范放置于垃圾桶内。在这群山涌翠中,一幅和美乡村画卷跃然眼前。
周华明是吴河小学的退休教师,他总是穿着那件有点旧却洗得干干净净的黑色外套,70多岁了,但看起来还是精神矍铄、干练利索。退休后,他成了吴河村乡贤理事会理事长,积极地带领本村乡贤们投入到乡村振兴中。每天早上天没亮,他就招呼着大家清扫道路,查看乡亲门口有没有乱堆乱放并帮忙整理。
“退休了还跟上班一样,周老师带着我们干,甚至起得比上班都早,一开始还真不习惯,但看到村子在我们的努力下环境一天比一天好,咱心里头别提多得劲了!”退休村干贺爱明也是吴河村乡贤的一员。
这是乡贤们自发投入乡村振兴事业的一个缩影,他们中有的是退休干部,有的是返乡创业青年,有的是本地德高望重的老人。人居环境整治、矛盾纠纷调解、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的各个要素上,处处看得到他们的身影。
“带着一点兴趣,一点家乡情怀,我就要回来。”2013年,23岁的贺志伟怀着满腔激情回到家乡——趾凤乡南冲村,开始了他的返乡创业之旅。万事开头难,创业之初,贺志伟刚栽下的石斛苗就在一场持续性降雪的极端天气中被冻死,面对产业发展过程中层出不穷的问题,他选择拜师学艺,外出学习了先进的农作物、经济作物种植管护技术。学成归来后,他又无偿给乡亲们传授技术,拉起一支专业技术过硬的种植队伍。在这支队伍的耕耘下,中草药、羊肚菌、茶叶等一份份作物从南冲村的沃土中“飞出”。线下体验式采摘,线上直播带货,销路的问题迎刃而解,南冲村种植户年均增收6000元以上。
“土里长出了金凤凰!这都多亏了志伟带我们致富!”南冲村种植户陈大勇算了笔账,今年收入涨了13000多元。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乡贤们深谙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智慧哲理。在趾凤乡龙溪村,李家老人刚过世,儿女们因遗产分配问题产生矛盾,多次调解无果,甚至要闹得上访。听闻此事,龙溪村乡贤严桃开来到李家,听了各方的诉求意见后,他对李家小儿子说“老小,你老子生前最疼你,从小到大,什么好吃好喝的都是紧着你给,他刚走,你就在这吵,会被人指脊梁骨的!” 又对着其余李家子女逐个讲了老人含辛茹苦把他们抚养成人的具体细节。随后,严桃开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条文告诫李家子女,遗产分配应当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在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调解下,李家子女重归于好,纷纷推让起来,一场矛盾纠纷烟消云散。
趾凤乡各村乡贤理事会成立以来,乡贤们积极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已成功化解纠纷16起,调解成功率100%。在“乡贤”和“宗老”身份加持下,真正做到了“逢调必解”。
乡有贤兮,美其邦族。在趾凤乡这片灵秀古寨之地,空气中不仅有每立方厘米3000个的负氧离子,更有乡贤们为乡村振兴增添的一抹抹“乡”气。乡贤,已成为乡村振兴路上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
凛冬已至,吴河村的街头巷尾却仍能见得到以周老师为代表的乡贤们早起扫街的场景,乡亲们送上姜汤,表达对乡贤们的感谢。和美乡村画卷缓缓铺陈,有乡贤浓墨重彩的一笔。(通讯员 吴漩)
责任编辑:陶秋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