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坝乡:创新土地流转模式 激活“稻油轮作”动能
宿松融媒讯 日前,走进佐坝乡佐坝村,千亩油菜花田映入眼帘,金黄色的花蕊随风飘舞,空气里弥漫着沁人的清香。种植户们穿梭其间,眉眼间都是丰收的喜悦。曾经面临土地季节性抛荒困扰的村庄,正在悄然开展一场独具地方特色的土地变革。
穿针引线,村集体巧解土地流转难题。佐坝村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稻种植面积达4000余亩,秋收至次年春耕期间,大片农田陷入“冬眠期”,不仅造成资源浪费,更导致土壤肥力流失。村两委班子调查发现,土地流转周期长、风险高是制约种植户积极性的主要原因。面对“农民不愿长租、大户不敢投入”的困局,佐坝村集体化身“土地红娘”,创新设计“零租金、短周期”流转机制,由村委会牵头,组织种植户与原承包户签订油菜种植免费使用协议,明确约定“油菜收割15日内归还土地”。短租模式既保证了原承包户单季稻种植不受影响,又能获得油菜补贴;种植户则实现“零成本”规模经营,连片流转土地超3800亩。佐坝村副书记张锋说:“我们就像搭桥人,既要让婆家(种植户)有地种,又要让娘家(原承包户)无后忧。”
一田双收,绿肥金浪共育增收沃土。“稻油轮作”的智慧,在佐坝村化为实实在在的效益。根据县农技专家测算,油菜和水稻秸秆粉碎还田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增高,化肥使用量减少,土壤肥力显著提升,“全年无休”的轮作模式也打破了病虫害滋生环境,农药支出相对降低。 相较于传统种植模式,现在每亩田收入从单一水稻种植的1300元跃升至2400元。规模化种植也催生了就业机遇,油菜播种、管护、收割等环节吸纳本村劳动力100余人。村民徐大姐笑道:以前冬天只能闲着,如今在家门口就能打工,土地不荒了,腰包也鼓了!”土地流转模式的变革也带来一系列溢出效应。过去因土地边界、租金纠纷引发的邻里争执,随着以村集体为纽带的“三方协议”的推行,大幅减少。短期合作的种植模式,也加强了农户合作,拓宽了技术交流渠道,形成了“双赢共生”的良性发展循环。“未来我们将持续发掘土地潜能,通过创新举措促进农产品种植补链、强链、延链,把更多“沉睡资源”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澎湃动能。”佐坝乡党委委员陶志高说道。(通讯员 何洋)
责任编辑:朱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