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乡镇 > 佐坝 > 基层动态 >正文

佐坝乡:法治“邂逅”非遗 走新更走心

【 字体:    稿件来源: 佐坝乡  作者: 虞洪宝 欧长姣   时间:2024-11-11 10:38:14   

  宿松融媒讯 “孝道,是传统,正家风呀,享天伦。中华美德记心上,社会和谐家道兴。”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佐坝乡龙门村虞松峦文南词非遗普法传习基地里。一张小条凳,两把二胡琴,三人在练戏,数人齐围观。周边村庄前来围观的群众络绎不绝,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笑容,沉浸在这独特的氛围中。

  虞观友,56岁,宿松县佐坝乡龙门村党总支书记,宿松县第十七届人大代表,佐坝乡“法律明白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宿松文南词第一批县级代表性传承人。

  多种角色弘德尚法的“宣传人”

  “将排练场地从室内搬到室外,不光能够弘扬文南词、普及法律知识,形成人人传唱的氛围,还能丰富周边群众的精神生活,涵养文明乡风,增强法律意识哩!”虞观友拉着二胡琴,对笔者说道,眼神中透露出满满的自豪。

  走进基地,不仅能探寻文南词的“前世今生”,还有抬头可见的法治文化。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法典、法律援助、老年人权益保障、未成年人保护等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在文化墙上,这里成了最火爆的“学法点”。优秀传统文化与法治精神的深度融合,这里俨然是周边最“靓丽”的法治名片。

  近年来,虞观友带领其所在团队将弘扬文南词非遗文化和弘德尚法相结合,先后创作了《说佐坝,唱佐坝》《劝孝歌》等多部普法文南词作品。他们多次开展“文南词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义务为孩子们教学。据了解,2016年至今,松峦文南词剧团共进校园开展120余次教学,教会了180名学生传唱文南词。学生们表演的文南词小戏《劝孝歌》,多次在县艺术节获得奖项,并成功入选2023年安庆市青少年戏曲展演暨“戏曲进校园”教学成果展示。

  春风化雨,调解纠纷的“解铃人”

  “虞书记,贵村刘某某2014年在福建开加工厂的时候,拖欠了我一些钱款未支付现在就资金多少我们吵起来了,你们看看帮我处理下吧。”洪岭村村民洪某向虞观友电话求助道。

  “很多纠纷,都是跟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引发的这些看似很小的矛盾纠纷如果不能及时妥善化解,就容易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就容易转化为治安问题或民转刑案件。”这是虞观友经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工作中他也是这样践行的。

  接到电话的虞观友迅速与洪岭村党总支书记联合开展调解工作。他们将当事人双方分开,分别听取他们的意见并进行劝解与疏导。对刘某,虞观友从情、理、法三个角度做疏导工作,“您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规定,您不光要支付他之前拖欠的工资还有可能产生赔偿呢,按人家目前的计算方式,也是作了很大的让步的,更何况人家还没要求你赔偿呢!都是乡里乡亲的,抬头不见低头见”看到村委会的积极介入,刘某终于同意让步,长达十年的经济纠纷得以成功化解。

  作为一名从事基层工作三十多年的老书记,对于调处矛盾纠纷,虞观友还有自己的法宝。他认为调处矛盾纠纷首先要抽丝剥茧理清脉络,然后找准相应的厉害关系,有时候当事人的思想钻牛角尖了,正面释法明理是说不通的,这时候就得采用反向思维,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可能就会让当事人茅塞顿开,打开“心结”。

  率先垂范,学以致用的“带头人”

  虞观友始终不忘将“法”字贯彻到日常工作中,无论是抓党建,还是强业务,他坚持自觉学法用法,带头践行法治思维处理工作和生活事务。他总是对身边人说“我们只有学法、才能懂法用法”。不光自己主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读本,他还经常利用茶余饭后的闲暇时光在“he事点”与村民一同讨论法律知识,扩大了“一人明白”到“一群明白”。

  多年以来龙门村始终坚持依法治村,严格落实村民自治村里大小事务,不断深化“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对村级财务列支、重大事项、发展党员等各类决策全面公示公开,充分保障群众知情权、监督权,让村级权力在阳光下规范高效运行。

  “乡村发展和法治建设是密不可分的,就像车的两个轮子、鸟的两只翅膀,缺一不可。”虞观友表示,他将继续在法治乡村建设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守护着文南词的传承和乡村的和谐发展。(通讯员 虞洪宝 欧长姣)

责任编辑:朱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