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乡镇 > 佐坝 >正文

【网络中国节·春节】佐坝: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 字体:    稿件来源: 佐坝  作者: 张方圆   时间:2022-01-24 11:14:10   

  宿松融媒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赞颂春节的诗词如漫天星斗一般数不胜数。数千年来,春节一直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民间,关于春节的起源说法不一,但始终不变的是春节一直是人们心中那个象征团圆、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

  年关将近,大街小巷的年味渐浓,小商店门口已经陆续挂上了红灯笼,各类商品已经摆上了柜台在等待着它们的主人,各家各户门口都挂上了腊肉、腊鸭、腊鱼,在家的老人们在盘算着买些什么年货、腌制的腊味什么时候口味最好,可能在老人眼里,腊味腌制好了,外出的游子也该回来了。

  宿松有民谣:二十七,不要急;二十八,去设法;二十九,还莫有;三十,不见面;正月初一,甩甩手。在我的记忆里,过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从腊月开始,各家各户纷纷开始备年货、忙年事。记忆里,初八的“打扬尘”是腊月最忙的一项年事。“打扬尘”实际上是为了迎接过年而进行的一次全面大扫除,有吐故纳新、迎接美好未来的寓意。这一天全家出动,扫地拖地擦家具,连墙壁都逃不过被擦一遍的命运,一番忙碌之后,浑身大汗,再去洗个澡,看着洁净美观的家里,精神焕发。

  腊月二十四接祖宗,这天上午全屋同姓族人陆续到宗姓祠堂摆设福字篮,点上两根长蜡烛、烧香、放炮,跪拜公祭,接祖宗回家过年,然后各自离去,分头在自家祭祖。腊月三十上午,由后代亲人携福字篮,各自到分头挂裱纸、烧香放炮、拜年祭祖,祈求先祖保佑来年平安顺遂。下午,同姓族人聚集到祠堂举行祭祖仪式,鞭炮齐鸣、响彻天空,仪式完毕后回到家中,饭菜香扑面而来,一桌丰盛的年夜饭在心灵手巧的妈妈、婶婶的张罗下已经做好,一大家子人围桌吃年夜饭。年夜饭有两样菜必不可少,其一是完年的整条鲤鱼,鲤鱼有“鲤鱼跃龙门”“年年有余”之意;其二是圆子,有团团圆圆之意,印象最深的就是奶奶炸的萝卜圆子,小时候馋嘴的我在每次奶奶炸萝卜圆子的时候总能吃上一大碗。年夜饭吃的不仅仅是好菜好饭,吃的也是一种团圆的氛围,可能和桌子上的一部分家人一年都见不了几次,但是在春节这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却能感受到仅属于家人之间那种血脉相连的浓郁亲情,所以年夜饭大家都在慢慢地吃,在写春节的诗句中,“屠苏”是一个经常出现的词,屠苏常指酒,年夜饭的餐桌上酒水是必不可少的,长辈饮酒,小辈面前放着热饮,饭桌上相互敬酒间的一声声祝福代表着人们心中最真挚的情感。年夜饭之后,大年三十的晚上就要开始守岁了,家乡的习俗是这天晚上每间房屋都要灯火通明,寓意新的一年一片光明,大家坐在一起喝茶、吃瓜子、吃糕点,打开电视看春晚也是别有一番滋味,还记得赵本山的小品一直是我最期待的节目,说起白云黑土的“改革春风吹满地,中国人民真争气”至今仍然能让我面带笑容。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自己也从那个收压岁钱的小孩成为发压岁钱的大人,虽然很多人嘴里说着“现在过年一点意思都没有了”,但是每年过年却还是马不停蹄的返乡,因为过年不仅仅是为了过这么一个传统节日,也是我们一年到头来的一种期盼,盼归家、盼安好、盼幸福,年就是我们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亲情的寄托、对爱的奔赴。

  今年,虽然千千万万的同胞无法像往常一样回家过年,但是这种牺牲是为了我们能够在未来更好地向爱奔赴、向美好生活出发。希望经过去年的种种磨难,我们都能够在春节这样一个传统节日中浴火重生,携手迎接更好的未来。(通讯员 张方圆)


责任编辑:朱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