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亭镇:激活水系 带活乡村
宿松融媒讯 华亭,一座改名不久的新城镇,很长时间里都是安徽宿松县城近郊的交通枢纽和“门户”,这里地处大别山南麓,山高就会水长,水是其特色之一,更是宝贵的资源。
但曾经的水环境一度让人很“闹心”。近年来,整治黑臭水体、建设“幸福河湖”、打通城乡水系,华亭镇将大小湖泊、河流纳入治理范围,逐渐构建起一张生态水网。
水流活起来
宿松第一大河二郎河最大支流车马河,主体部分位于黄大村、车河村,车马河流域包括支流且寄河、朱垅堰河、毛家河、长河一级钓鱼台干渠,总河长超过15公里。
车马河治理工程是宿松县重点水利工程,两岸是孚玉、二郎等乡镇的重要粮食生产区。多年以来,河道淤塞、排涝能力不足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周边人民群众。为了改善车马河灌溉、排水条件,提高河道两岸防洪能力,满足汛期防汛检查抢险,确保两岸人民群众安全生产生活,实施车马河治理工程是当地政府和群众多年愿望和迫切要求。
为充分落实为群众办实事的要求,华亭镇经过多方调研论证,投资5000多万元,清淤疏浚、堤防加培、新建护岸、拆除重建蓄水堰桥、修建混凝土防汛道路设施……历时两年的建设,现在的车马河各支流水路全部贯通,并连为一体,不仅能够有效服务周边粮食生产,也为下游区域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
“在水环境综合治理的过程中,之所以有河道淤塞、排涝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水流不畅,让水流起来,是生态治污的必然要求。”华亭镇水利站站长说道。农村水系激活整治是一个能发挥综合效益的系统工程,打通水脉,挖掘文脉,带动经脉。通过水系激活,打通水脉,只是完成了改善人居环境的第一步;挖掘文脉,要将水系整治与乡村文化、村庄历史和地方民俗结合起来,那样才有味道。
环境美起来
“好田产好米,好水出好田,梅墩畈大米香又甜。”梅墩畈是历史上有名的粮食主产区,素有“宿松粮仓”之称,肥沃的土壤、清冽的水系产出了地理标志产品——“仙田瑞谷”。
“我们的稻子颗粒饱满、香气浓郁,深受市场欢迎。”五谷村村民张书桃家有5亩田,水稻油菜两季,每亩产出2000斤以上。
不远处的车马河畔,沿岸草木丛生,河水碧波荡漾,山水相映,风光旖旎。
在水环境治理的众多工程中,华亭镇以生态治理为理念,合理采用自然恢复的办法,费用低、效果好。
车河村党总支书记王焰炉介绍说,车马河两岸保留了十余处池塘,仅此一项,就节省了起码数十万元投资。虽然在投资上精打细算,效果却丝毫不打折扣。河道的整治中,没有采用最初填平池塘、硬化路面的规划,而是在河边栽植灌木、花卉、草坪和水生植物,让这里成为当地知名的绿色生态廊道。
经过有针对性的综合整治,车马河已经焕然一新。通过水环境的综合整治,环境变美了,群众生活质量变好了。
通过水系连通,华亭镇正在努力打造一批人水和谐、清水环绕、小桥流水、景色优美的水韵乡村,村容村貌的改善使村庄环境变得优美宜居,老百姓茶余饭后也有了休闲好去处,幸福感明显提升。
村民吴晓玲每天都在河边散步,身旁各种植物繁茂。“过去又脏又臭,治理之后水清了,河道上还种了生态草坪,非常漂亮,住在附近也非常舒服。”吴晓玲说。
景点亮起来
带动经脉就是通过水系整治引进产业,发展美丽经济,解决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让老百姓有获得感,激活后的水系才有生命力。
黄大口水库位于黄大村境内,因传闻周瑜墓沉于水下而闻名,是著名的旅游景点,与车马河同为二郎河支流,紧密相连,特殊的地理位置让车马河为黄大口水库泄洪防灾提供了有效支撑。车马河治理之前,河床高低不平,水路众多,多为断头径流,水体流动性效果较差。每逢雨季泄洪,近库区下游区域经常遭受洪涝灾害,远库区又缺少生活用水,水库泄洪带来的问题一直是影响黄大口水库景区建设的重要因素。
“车马河治理之后,各路水系全部被打通,水库就可以正常泄洪了,水库周边的安全性也得到了提高,建设就能正常推进。”黄大村党总支书记朱旭钊表示,多年来都在不断完善库区景观亭、休闲垂钓中心及近2000米的生态护岸观光长廊等基础设施,水库边种植了200余亩白茶,还发展了3亩光伏电站。景点美起来,旅游业如火如荼。2022年黄大村接待游客千余人次,经营收入10万元,水库旅游经济正在逐步形成。
激活农村水系,带活富美乡村,是华亭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农村河湖寄托着浓浓乡愁,也是农业发展、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我们将持续不断进行河道清淤、护坡筑岸、加固堤防、美化环境,围绕河湖生态链,打造生态旅游园区,护好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华亭镇党委书记石亚渊说。(融媒体记者 司舜 通讯员 吴然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