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坪乡:明前“头采” 与春争“鲜”
宿松融媒讯 春暖花开时,春茶吐新绿。这两天,大别山深处的柳坪乡的茶园陆续迎来“明前茶”采收和加工旺季。当地茶农正抢抓时节,采摘今年的第一口“鲜”味,供应市场。
“今年气候条件适宜,首批明前绿茶上市时间较往年提前了四五天,茶叶品质也有所提升,吸引着不少茶客前来品茗尝‘鲜’。”龙河村茶农吴彩凤说,她家种植的茶叶由于管护得当,茶叶病虫害较少,品质也比往年好。早晨采下来的茶青,下午就卖到村里的茶叶加工厂里加工,两天后便可上市。
每年采茶季开始,茶农们在一排排嫩绿的茶垄间来回穿梭,娴熟地采摘一年当中色翠香幽、味醇形美的第一道“明前茶”。
龙河茶园保留了原始的生态环境,土壤属棕壤土,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微量元素,茶山弱碱性山泉水丰沛,茶园不仅占据着天然优势,无虫害、无农药污染、无外来污染,是真正意义上的晾地有机茶,而这些条件也使得以“宿松香芽”做品牌的“松柳河”绿茶叶片更翠绿,香气更浓厚。“今年的茶叶非常好,叶芽头粗壮饱满、长短均匀,预计一周后可大面积开采。”龙河村党总支书记郑立飞说。
在蒲河村,连片的茶园里,弥漫着清新的茶香。随处可见挎着小竹篓的农人,穿梭在茶垄间,手法娴熟,严格按照一芽一叶的标准,采摘品质最好的明前茶。安徽松寨生态茶叶有限公司是当地有名茶企,周边乡镇很多人都赶着来采茶,采好的鲜叶当天就送到茶叶加工厂,领到一天的报酬,松寨公司还专门给外乡采茶工补贴交通费,村民吴的春,今年60多岁,她开心地说:“采一斤嫩芽有80元的收入,一天能采两到三斤,还有交通费,每天都能赚一两百块钱,比外出打工的日薪还高。”
“山区独有的高山气候环境,今年茶树抽芽的情况非常乐观,形成丰收丰产的景象。每年的明前茶都不愁销路,产量一亩大概会有250斤至300斤左右的鲜叶,制成的亩产大概是50斤至60斤,平均价格一斤能卖到800元左右。”蒲河村党总支书记吴洪峰说。
据了解,柳坪乡是“宿松香芽”核心产区,清明节前后便迎来茶叶采摘高峰期,每天能采摘约2000斤鲜叶,预计可持续采收至4月中下旬。每年春天,这里便上演一幅幅生动的“忙春图”。
“茶叶的销售情况很好,特别是这个时节的明前茶供不应求,价格方面也比较理想,主要是销往省内,还经常发快递去广东那边。”吴洪峰说。
“明前茶”又称“雨前茶”“早春茶”,是一年之中品质最为上乘的,尤其是头春茶,堪称一年茶叶里的翘楚,此时的茶叶,经过一冬的蛰伏,饱含着自然的精华。因为稀缺而珍贵,在市场上颇受追捧,民间就有“明前茶贵如金”的说法。柳坪乡拥有“高海拔、多云雾”的独特地理气候条件,产茶不仅上市早,而且品质佳、口感好,完全满足消费者对“春天第一口茶”的消费需求。
在村里茶叶加工厂,手工小锅茶深受大家喜爱,茶青经过摊凉、杀青、揉捻等工序炒出好茶。当锅内温度达到350℃到420℃左右,制茶师傅就开始杀青。通过多年炒茶,师傅们已熟练掌握了“温度先高后低、抛闷结合”等制茶工艺,让春茶回归本味,清冽香甜。明前茶是清明节前采摘的茶叶,因采摘时节早、产量低,茶树经过冬季休养生息,茶芽营养物质丰富,尤其是氨基酸含量较高,口感鲜爽清甜,深受消费者喜爱。制茶师傅说:“通过揉捻这一步,让茶叶内部多余的汁水出来,浸泡的时候会有更好的效果。”
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气候和优势,柳坪乡种植的茶叶叶叶精华、口口醇香,远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这两天,不少游客也慕名而来,品尝春天的第一口“鲜”。
一杯纯茶细嗅万水千山,爱茶者都想留住春天这一珍贵的风味。湖北蕲春的游客李大哥说:“沁人心脾,喝下去有一种清爽香甜的感觉,在春天喝一杯这样的茶,让人感觉心情比较舒畅。”
据了解,柳坪乡去年年产干茶30余吨,总产值2500万元。当前,生态茶产业已成为柳坪乡的特色产业、支柱产业、富民产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凸显,不仅造就了壮阔的万亩茶山美景,也让越来越多的群众依靠茶产业过上了好日子。(通讯员 司舜 张雪钰)
责任编辑:朱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