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姑乡:“找回”流失耕地 为乡村振兴“活血造血”
宿松融媒讯 初冬时节,站在凿山之巅,俯瞰南方,成片的耕地被绿油油的油菜铺满。“这里就是我们在山脚组平整改造出来的油菜种植基地,来年就能收籽榨油了。”在九姑乡新安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曾雪宏眼里,“找回”流失耕地为新安村筑牢粮食根基增添了更多的“活血造血”功能。
国赛村在大赛湖湖畔经过整改的撂荒地
农稳社稷,粮安天下。近年来,九姑乡始终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多措并举“找回”流失耕地,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耕地流转复耕等工作,消除撂荒地,遏制耕地“非农化”和防止耕地“非粮化”,探索出了一条以地为媒、以产富农、以农兴乡的乡村振兴之路。
一地一策“找回”流失耕地
九姑乡,南临碧波浩渺的大赛湖,北倚奇峰罗列的凿山,自古以来,是一块宜居宜业的风水宝地。
12月19日,笔者来到地处大赛湖湖畔的九姑乡国赛村赵屋组,只见三台挖土机来回穿梭在一片灌木林中,忙着对占地41亩的撂荒地进行平整改造,确保在最短时间内恢复粮食作物种植。
国赛村石家组经过平整的油菜种植基地
“这些旱地都是各家各户的自留地,因为一直没有耕种,成了长满灌木的林地,现在村里用机械准备把它们全部复垦出来,实在是太好了!”现场围观的村民禁不住感叹。
2022年以来,国赛村在九姑乡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指导下,坚持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先易后难、一地一策”的工作思路,由村委会统一采取即可恢复、工程恢复等方式,对在全村摸排出来的撂荒地逐一进行开垦还耕,让“荒地”真正变“良田”。
“对撂荒不成片的耕地,我们根据耕地主人的家庭实际情况,落实针对性的‘找回’举措,使撂荒地尽快还耕;对撂荒成片,且改造难度较大的耕地,我们采取工程招标方式,组织施工队利用机械进行开垦。”国赛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何艳既是全村“找回”耕地工作的“指挥长”,又是“战斗员”。在他和同事的不懈努力下,三年来,国赛村共“找回”流失耕地500余亩,其中420亩已恢复粮食作物种植。
国赛村在赵屋组整治撂荒地
据了解,自2022年起,九姑乡党委政府坚持从实施撂荒耕地复垦、巡查严控占用耕地违法建设、防止耕地非粮化等方面着手,对照图斑,逐村逐地块排查,明确整改任务和时限,在全乡范围内持续推进“找回”流失耕地工作,切实把“出走”的耕地找回来,最大限度利用好土地资源,夯实农业产业振兴之基。截至目前,全乡共找回耕地3600余亩。
撂荒地变身产业基地
九姑乡是一个传统农业乡镇,这些年,乡党委书记洪伟却有一个烦恼。
“全乡耕地撂荒现象呈上升趋势。”洪伟对原因作了分析:一是青壮年都进城务工去了,种田劳动力流失严重;二是水利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导致耕地规模化流转进度慢;三是农业生产成本高,机械化应用程度低。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九姑乡把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整治撂荒地结合起来,小块地改大块地,在全乡新增了8个泵站,改造了6条水渠。“种油菜、种小麦再也不望天收了,一年两季都有保障了。”杨茂村水稻种植大户朱术全说。
近年来,地处凿山脚下的白马村、新安村,在九姑乡党委政府及县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组织施工队对境内引水干渠进行全面清淤和硬化,为“找回”的旱地、农田发展粮食生产提供了保障,原来只种一季的农田现在可以种两季作物,农民亩均增收一千元。看到了实际收入,村民的态度变了,大家纷纷支持配合撂荒地整治。三年来,新安村共“找回”流失耕地1000余亩,成为全乡“找回”流失耕地最多的行政村。
新安村叶小组经过整改的撂荒地
此外,为了巩固已有成果,保障找回的流失耕地都能恢复耕种状态,最大限度利用好土地资源,助力农业产业振兴,九姑乡以地为媒,以出台大户补贴整改机械费用、减免当年承包费等方式,吸引当地致富能手和外出创业成功人士返乡投资农业,加快耕地流转步伐,推动全乡农业生产步入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轨道,确保“找回”的流失耕地应种尽种、能种速种,耕地不再闲置,真正实现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撂荒地整改变成了良田,既保护了耕地,又带来了经济效益,还解决了老百姓就业。”石汗玉是新安村粮食种植大户之一,自从把村里“找回”的1000余亩耕地全部流转下来发展油菜、水稻种植产业后,每年他都要向当地村民支付10万元的土地租金,以及提供3000人次的就业岗位。在“找回”流失耕地工作的推动下,截至目前,九姑乡共发展50亩以上的粮食种植大户21个,油菜、水稻、小麦、红薯等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逐年呈增长之势。今年全乡油菜种植面积比去年多出1200亩。
“全乡粮食生产迈上新台阶,村集体收入、农户收入都稳步增长,为推动全乡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谈到“找回”耕地给九姑乡带来的变化,洪伟一脸自豪,对未来九姑乡实现农业“加速度”发展更加充满信心。(通讯员 孙春旺 宋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