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塌乡:“以工代赈”助力乡村振兴
宿松融媒讯 今年以来,河塌乡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主动作为,探索实施以工代赈项目的新路径。坚持“先有群众、后有项目”原则,将群众就业需求与当地基础设施提升紧密结合,用好用活以工代赈政策,确保以工代赈取得实效。
坚持“基础先行、产业联动”的思路,综合考虑缓解交通压力、发展农文旅融合、改善人居环境等多方面需求,谋划并开展了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包括道路新(扩)建、水塘整治、河道护岸及田间排水沟新建等“小工程”。2025年,成功争取到中央预算内投资720万元,用于凉亭河(黄坂-兴岭段)沿线基础设施提升工程。通过村民自建方式,新建道路2.85㎞,拓宽道路1.27km,水整治塘7座,新建田间排水沟0.38公里,新建河道护岸130米,拆建箱涵桥1座等,解决了群众行路难、农田抗旱和排涝问题,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
坚持“授人以渔”的理念,充分发挥“赈”的初心。项目采取“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设置”综合赈济模式,科学开发公益性岗位,拓宽脱贫人口稳定增收渠道,设置公益岗位6个,帮助困难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实现项目建设与赈济两不误。项目实施中,多次组织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包括岗前实用技术理论培训、“熟带新、大带小”以工代训等,共培训265人次。据了解,该项目共就近吸纳240人参与工程建设,其中脱贫户148人,预计发放劳务报酬不低于269.28万元,有效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双受益、齐发展,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效。
为确保以工代赈项目的顺利实施和资金的高效使用,河塌乡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挂帅”以工代赈项目领导小组,严格按照“两个能用、一个确保”原则和以工代赈要求来组织实施项目。领导小组下设多部门协同联动的“小专班”,全程跟踪监督项目的每一个环节,从项目规划、工程建设到竣工验收,都严格把关,确保项目高质量完成。同时,在项目管理中,严格遵循“四制”规范,确保资金跟着项目走、监督跟着资金走。
为民生计,当计长远。下一步,河塌乡将紧抓《中央一号》文件带来的政策契机,聚焦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赈济困难群众、提标农村产业、美化村容村貌四大目标,积极谋划一批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民生项目,改善群众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品质。(通讯员 贺萍)
责任编辑:李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