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岭乡:织密救助网 用“小民生”传递“大温暖”
宿松融媒讯 近年来,高岭乡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扎实推进社会救助工作,全面落实“应保尽保”政策,用一项项暖心举措为困难群众撑起“保障伞”,让“小民生”传递出“大温暖”。
应保尽保,兜牢民生底线
高岭乡将社会救助作为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严格落实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政策,确保困难群众“应保尽保”。通过精准摸排、动态管理,乡民政办建立了完善的困难群众信息库,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以前家里困难,不知道能申请低保,多亏了村干部上门宣传,帮我们办了手续,现在每个月都能领到补贴,生活有了保障。”高岭乡双河村村民李大爷感激地说道。李大爷因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家庭生活一度陷入困境。在乡民政办的帮助下,他顺利申请到了低保,基本生活有了保障。
小民生、大温暖,救助政策暖人心
高岭乡注重从细微处入手,将社会救助与民生实事相结合,用“小民生”传递“大温暖”。乡民政办联合各村定期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主动了解群众家庭成员构成、收入情况、医疗情况等,并针对特殊群体提供个性化帮扶。
“我女儿患有重病,乡里不仅帮我们申请了医疗救助,还联系了志愿者定期上门帮忙,真的让我们感受到了温暖。”高岭乡青云村村民唐大姐说道。唐大姐的女儿因患重病,家庭经济负担沉重,乡民政办了解情况后,主动为其申请了临时救助,并对接卫健部门申请大病救助,结合村级救急难互助社开展慰问,减轻了家庭压力。
主动发现机制,让救助更有温度
为破解困难群众“求助无门”的难题,高岭乡不断完善“主动发现机制”。通过网格化管理,乡、村两级干部定期走访摸排,及时发现并解决困难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我们村的老刘,前段时间因意外受伤,家里一下子没了收入来源。村干部走访时发现了这个情况,马上帮他申请了临时救助,解了燃眉之急。”高岭乡枫林村村民陈阿姨感慨道。老刘是村里的低保户,因意外受伤导致家庭陷入困境,得益于“主动发现机制”,他及时获得了救助,渡过了难关。
高岭乡党委书记汪学红表示:“社会救助是民生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我们将继续坚持‘应保尽保’原则,完善‘主动发现机制’,确保困难群众及时得到救助。同时,我们还将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升服务水平,让社会救助更有力度、更有温度,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高岭乡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织密织牢了社会救助网,用“小民生”传递出“大温暖”,为困难群众撑起了一片希望的天空。(通讯员 程烨)
责任编辑:朱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