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乡镇 > 长铺 > 基层动态 >正文

宿松民营剧团: 到田间地头 演农事乡土

【 字体:    稿件来源: 长铺镇  作者: 司舜   时间:2025-04-21 10:45:22   

  宿松融媒讯 一辆车,一台戏,便成了一个流动舞台。

  4月18日傍晚,离演出还有两个小时,长铺镇铁寨村村民们就带着小板凳,涌向村里的文化舞台,早早抢占看戏的有利位置。当晚,剧团表演了《女驸马》《小辞店》等群众耳熟能详的黄梅戏,演员们细腻深厚的唱功和惟妙惟肖的表演,让台下观众大呼过瘾。

  这是今年群芳演艺有限公司第一场演出,今年,公司将完成送戏下乡26场。作为民营剧团,群芳演艺有限公司不分春夏秋冬,穿过乡村阡陌,走进田间地头,将精彩纷呈的戏曲送到乡亲们身边。

  一笑一颦一回眸,一悲一喜一甩袖。当艺术之风吹拂乡村沃野,不仅让基层百姓享受到艺术的愉悦、感受到文化的力量,更让古老的戏曲在广袤乡村拔节生长,迸发出勃勃生机。

  群芳演艺有限公司是个名副其实的“草根”剧团,来自乡土、成长于民间。“当熟悉的曲调响起,大伙儿都会跟着唱上两句。每当演出结束,观众群里掌声雷动,很多人久久不愿离去。”团长汪方荣说,一年中大半时间活跃在乡野,不仅展示省级非遗,包括文南词《卖茅柴》及新创文南词《关我什么事》等,同时还创新结合多种艺术形式,推出原创剧目《寻儿十八年》《泪洒相思地》及折子戏《补背褡》《亲母骂鸡》和小品《呆子学话》《小戏集锦》。

  到田间地头,演农事乡土。每次演出结束后,演员们都会被热情的乡亲们团团围住,基层百姓对于艺术的朴素情感,让群芳演艺有限公司全体演员深深感受到艺术工作者的价值和意义。汪方荣介绍说:“戏曲下乡,不仅让老百姓有戏可看,更让我们基层剧院有戏可演,促进了剧团的良性发展。”

  文化惠民,重在精准。送戏下乡,不仅要让乡亲们看到演出,更要让乡亲们看到“想看的演出”。

  据了解,在宿松,民营剧团日益成为演出市场的重要力量,也让安徽成为国内民营剧团发展最为繁盛的省份之一。宿松戏曲氛围浓厚,老百姓生活离不开听戏,给广大民营剧团发展提供深厚土壤。这些扎根农村、服务基层的民营剧团,实现了对国有专业演出团体、大型演艺活动的有力补位,为广大农村群众带去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接下来,群芳演艺有限公司将继续前往长铺、高岭、二郎、柳坪等乡镇,他们的深度参与,为好戏找到了舞台,为观众找到了好戏,戏里戏外双向奔赴,让乡村舞台“好戏不断”。

  “演农民的事、说农民的话、唱农民的腔,是戏剧的最大特点,也是艺术永恒的主题。”铁寨村文化协管员唐卫林说,老百姓发自内心的热爱,既是传统戏曲发展的土壤,也是坚守传统戏曲的意义所在。

  送戏下乡,不仅是一次文化的传播,更是用艺术的力量连接城市和乡村,实现文化和旅游融合。今年“送戏下乡”的很多演出地点都选在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点,让群众在家门口闻得锣鼓铿锵、戏韵飞扬。让“流量”变“留量”,让“邂逅”变“小住”,送戏下乡不仅为乡村送去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更为乡村切切实实增强了人气、拉动了消费、收获了口碑。

  “乡村振兴,文化是魂。戏曲下乡,传承的是传统文化,激发的是文化自信,更是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繁荣发展群众性文化事业的应有之义。”县文旅体局干部陈玲丽表示,未来将持续推动送戏下乡活动,既考虑大众共性需求,也回应个性偏好,将更多的好戏送到老百姓的“心坎”上。(通讯员 司舜)

责任编辑:朱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