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浴乡:山村新面貌 振兴锦绣图
宿松融媒讯 位于宿松县的北浴乡四吉村,环境优美、生活宜居,近年来,当地充分利用山水人文资源,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打造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的宜居宜业和美村庄。
产业更多元
清早,山风叫醒了睡梦中的庄稼人,时值春末夏初,播种季节,阳光洒满农家小院,白墙青瓦间,嘉禾与青山远黛相映成辉。
在楼仁生态林业有限公司基地,一群人看着长势喜人的白芨,越看越喜欢。
这家公司是全乡第一家集种植、研发、销售为一体的专业从事白芨开发的公司。
据了解,白芨为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块茎,因李时珍称“其根白色,连及而生”而得名,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功效。对结核杆菌、肿瘤细胞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是一味古老的名贵中药材,生产云南白药的原料之一。随着科技的发展,其应用越来越广,需求量越来越大,在国防军工产品、生物医药、保健产品、特种涂料和日用化工等方面有巨大的商业利用价值,被广泛用于高档染布、高级卷烟、装裱字画的黏合剂,更是美白护肤等高级化妆品的天然原材料。
公司负责人介绍说,他们通过“公司+基地+村集体+农户”运作模式,以“基地化、规模化”发展为基础,以“科技化、精细化”管理为要求,以“开放、合作、共享”为理念,以“打造特色产业,发展休闲观光”为思路,以“振兴乡村、助农增收、脱贫致富”为目标,着力探索一条发展特色产业,富民强村的新路径。
基地占地面积150亩,不仅为村民提供了就近务工的机会,还为公司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此外,除了白芨,村里还规划了多元化的产业发展,包括重点打造茶叶、油茶等林产基地,这些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增收途径。借助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生态优势,建设精品果园,扎实推进光伏产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通过发展特色种植、光伏、旅游等产业,既促进农民创收增收,又解决土地抛荒难题,土地资源利用率大大提高。
“通过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坚持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推进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更大实效,更好惠及全村群众。”四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洪健说,努力把优质自然资源转化为品牌优势,带动生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保护自然生态的同时,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
生态更宜居
乡村之美,见人见物。锦绣山河,秀美如斯。
沿着宽阔的马路走进四吉村,绿树繁花、碧水蓝天、产业兴旺……一幅生机勃勃、宜居宜业的乡村画卷就在眼前。
“近几年,我们通过优化整治人居环境,完善基础功能设施等,让全村有了‘移步成景、一步一景’的崭新面貌,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正逐步成形。”洪健说。
在改善“颜值”的基础上,村支两委带领群众大力开展农村
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聚焦垃圾、污水、厕所等难点问题,对全村的房前屋后柴草、砖瓦、简易茅房等整治难点进行了集中清理,路边垃圾和排水道垃圾捡拾干净,扎实推进“厕所革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同时,通过新增垃圾桶,整治破碎道路等一系列措施,让村组道路规范整洁,村容村貌整体提升,此外,为增加公共服务空间,还对居民聚集区等重要节点进行整治,将村委会附近面积较大的闲置地块修建成了休闲广场,既满足了广大群众的生活期盼,也扮靓了村庄。
“打扫卫生能挣积分,我已经兑换了两个热水壶、两个保温壶。”村民洪大爷说。
积分超市、有奖评比……村里采取有效举措,动员村民投身
美丽家园建设,共建、共管、共评,强化村民环境卫生意识,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
山水间的共富觉醒,在四吉村也是可感可触,村民携手共绘美丽乡村新模样。村里每年举办道德礼仪文化活动和文艺演出活动。村民吴奶奶说:“现在村里跳舞、唱戏的人多了,打牌、吵架的少了。”通过村溪夜话、“板凳会”等方式,发动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村庄环境在变美,村民生活比蜜甜。
这几年,四吉村先后获得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省级“森林村庄”等金字招牌。
“美丽乡村更宜居,青山绿水寄乡愁。继续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质增效,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就一定能建设好更加美丽宜居的幸福家园。”洪健说。(通讯员 司舜 罗新成)
责任编辑:朱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