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热点 > 记录小康工程 >正文

迎江区加大力度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民生工程“给力”美好生活“加码”

【 字体:    稿件来源: 安庆新闻网  作者:    时间:2022-06-21 16:50:47   


  和煦的春风唤醒万物,温暖人心。以学生、家长的需求为导向实施中小学课后服务,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减轻家长负担;调动社会力量,增加普惠托育服务有效供给,满足婴幼儿家庭入托需求,让更多幼儿“幼有所托、幼有所育”;倾力打造“15分钟健身圈”,方便市民开展各项体育健身项目……2022年,迎江区持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断实施更多有温度的举措,落实更多暖民心的行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一幅春天里的民生画卷,在迎江大地徐徐展开。优化课程管理 打造有温度的课后服务

  “钱子豪同学的‘侍’字笔顺总是写错,老师帮助他现场纠正,并在黑板进行了范写……”这是4月11日下午,迎江区健康路小学四(1)班语文教师董训芝在课后服务课程日志上记录的片段。4月以来,该校启动“蒲公英课后服务”课程日志计划,用以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拓宽“双减”增效途径。

  今年我省将中小学课后服务纳入民生工程,3月,迎江区在去年制定区级课后服务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再次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教研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规定,要推深做实课后服务,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丰富学校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课后服务管理模式,让“双减”背景下的课后服务更加有温度。

  健康路小学的课后服务课程日志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具体为“一课一日志,一日一上报”。该日志分为两大类,“托管服务类”围绕作业指导、补习辅导、答疑情况和拓展学习等方面,填写记录当天的服务情况;“个性化课程类”从辅导内容、辅导步骤和辅导效果三个方面来填写记录。

  “每天日志由参加课后服务的教师填写并上报当值校长,并由当值校长进行复盘查看。”健康路小学副校长夏蕾蕾介绍,对有创新有亮点的做法,会实时在教师群中推广,对于质量不高和内容薄弱的,将在第二天进行面对面约谈,指出不足,提供改进意见,并在后续服务中跟进观察。

  除了优化课后服务的课程管理方式,迎江区还在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力求“一校一案”,积极构建“4+ 1”课后服务体系,即每周4次作业辅导课程,每周1天开设兴趣特长发展课程,构建丰富可选择的“育人课程超市”,全区累计开设兴趣课程343门。

  “我校共有757名学生,报名课后服务的学生达92%。”华中路三小党支部书记、校长方斌介绍,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及兴趣爱好,分年级设置了不同的社团活动,比如二年级可以选择黄梅戏社团,四年级可以选择足球社团等。社团活动类别达到26种,均聘任专职或本校特长教师执教。

  在该区华中路一小,则依托小程序公益平台搭建“课后延时服务平台”,提前做好八个方面的数据采集,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大数据手段,为家长及学生提供课程查询、课程选择和课程报名等,全流程“掌上办”,进一步减轻家长负担。

  “我和她爸爸工作都比较忙,下班时间晚。孩子在校安心写作业,我们也能安心工作,课外服务真是帮了我们家一个大忙。”学生家长张艳表示。

  “迎江区是安庆市最早探索课后服务的县区,‘双减’政策出台后,我区更是在服务时长、服务形式、课程项目等方面进一步优化。”迎江区教育体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李卓介绍说,将全面建立课后服务安全管理、看管风险和预警等机制,形成学校主责、社会参与、家长支持的监管体系,实现课后服务安全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和常态化。探索托幼一体化 拓展幼儿托育新空间

  4月22日,在迎江区康熙左岸一家托育机构,托小班的孩子正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户外活动,托大班的孩子在跟着老师画地球,听老师讲解地球的小知识。

  “他们中最小的1岁4个月,最大的3岁,每个班配备了2名老师和1名保育员,每天安排有智能活动、户外活动、生活活动,带幼儿玩游戏、读绘本、做运动等,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规则意识和社交能力。”该托育机构负责人产诗涵介绍,目前机构有托位50个,主要为3岁以下幼儿提供托育服务。

  “宝宝有分离焦虑症,他马上就要上幼儿园了,先送到这来适应下,我也能去干自己的事情。”中午时分,来接孩子的“宝妈”陈亚说,孩子送来半托已经一周,表现很好,她终于可以放心了。

  “托育帮我解决了‘带娃难’。”同样解了烦恼的还有龙狮桥社区新河西村的“宝妈”徐向宝。徐向宝和丈夫都要上班,2岁的小女儿一直由公公帮带着,去年年底公公因病去世,小女儿无人照看。正在烦恼时,她得知家门口的幼儿园增设了托育班,于是将小女儿送了去,“女儿在托育班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游戏、唱歌,玩得很开心,现在我又能安心上班了”。

  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简称“托育”)是2021年新增民生工程,今年仍被纳入省民生工程项目。迎江区积极谋划,全力推动辖区托育服务有效发展。截至3月底,该区现有申请备案的托育机构18家,已审核备案通过10家,在建机构3家,累计提供托位数943个,实际入托548个,任务完成率居全市第一。

  迎江区多点发力拓展“幼有优育”新空间,鼓励社会机构开展托育服务,落实政府资金补助,托底托育机构人员培训,为托育机构资金周转提供政策支持等;整合政府闲置资产,鼓励社区开办半日托、临时托、计时托等服务;探索托育与学前教育一体化服务,发挥幼儿园专业资源集聚优势,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挖掘潜力,向下延伸托班。全区已有9家幼儿园开展托育服务,提供托位数485个,实际收托335人,力争到2025年底,托幼一体化的幼儿园在全区幼儿园总量中占比不少于40%,实现全区城乡社区托育机构全覆盖。“15分钟健身圈” 让居民乐享健康红利

  “爱人的身体越来越好了,这都归功于家门口新添的健身场所。”近日,家住迎江区的居民杨年开心地表示,每天晚饭后,她的爱人都会到家附近的健身设施上运动一会,一个月下来“三高”都低了不少。

  随着2022年“15分钟健身圈”被列入20项民生实事,今年以来,迎江区拨付45万元专项资金,为华中路街道光荣社区和龙狮桥乡机场社区建设1个社区健身广场和2个社区全民健身活动广场累计2600平方米,目前三个健身广场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两个社区的群众从家门口出发,只要15分钟就可以找到专业健身设施。

  以往,迎江区的老城区生活设施相对老旧,市民集中居住区内休闲娱乐场所和绿地并不多见,近年来,迎江区针对辖区群众不断提升的健身需求,结合老旧小区改造,不仅做好全区群众健身设施维护工作,还积极新建多功能运动场,全力打造“十五分钟健身圈”,让市民畅享绿色生活。

  迎江区还加强对乡(街道)健身场地器材配备,加快构建多层级健身设施网络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仅2021年就配置4处“全民健身路径”,新建2处多功能体育运动场和2个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如今,在小区的树荫下、花坛旁、空地上,压腿器、双杠、上肢牵引器、漫步机等健身器材日渐增多,居民下楼即可健身。

  如果群众并不满足所居住的小区健身,只要从家门口出发,步行或骑行15分钟范围内,就可以寻找到专业健身设施和专业科学的体育指导。“15分钟健身圈”正在成为勾勒该区人民群众参与全民健身的“幸福半径”。

  迎江区教体局体卫艺处负责人罗传伟表示,下一步,迎江区将持续推进“15分钟健身圈”工程点建设,将“15分钟健身圈”打造成为民生工程、幸福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把习近平总书记“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的殷切嘱托落到实处,形成“政府办体育、全民健身”的浓厚氛围。


责任编辑:陶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