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宿松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砥砺奋进、合力共为,聚焦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全县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基本平稳、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发展态势。
一、综合
年末全县户籍人口88万人,比上年增加0.65万人;常住人口61.3万人,比上年增加0.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33.8%,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全年人口出生率16.1‰,比上年下降1.5个千分点;死亡率3.3‰,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12.7‰,下降2.5个千分点。
2017年末全县人口及构成
单位:万人
指 标 | 年末数 | 比重(%) |
年末户籍人口 | 88.00 | |
年末常住人口 | 61.33 | 69.69 |
其中:城镇 | 20.74 | 23.57 |
乡村 | 67.26 | 76.43 |
其中:0-17岁 | 18.90 | 21.48 |
18-59岁 | 54.56 | 62.00 |
60周岁及以上 | 14.54 | 16.52 |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2]182.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0.23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76.06亿元,增长9%;第三产业增加值66.46亿元,增长9.6%。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3.7:40.8:35.5调整为22.0:41.6:36.4,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8.3%。人均GDP29959元(折合4605美元)(按年常住人口计算),比上年增加2994元。
2017年全县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指 标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地区生产总值 | 182.75 | 8.0 |
其中:第一产业[3] | 40.23 | 3.6 |
第二产业 | 76.06 | 9.0 |
第三产业 | 66.46 | 9.6 |
其中:农林牧渔业 | 47.75 | 3.8 |
工业 | 70.06 | 9.0 |
建筑业 | 6.00 | 9.2 |
批发和零售业 | 7.14 | 5.8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4.43 | 9.0 |
住宿和餐饮业 | 3.03 | 7.4 |
金融业 | 4.66 | 16.2 |
房地产业 | 7.21 | 5.8 |
其他营利性服务业 | 13.60 | 16.3 |
其他非营利性服务业 | 18.88 | 9.9 |
二、农业
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69052 公顷,比上年扩大684公顷。油料种植面积25839公顷,减少1035公顷。棉花种植面积16206公顷,减少2355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1633公顷,扩大78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37.56万吨,比上年增产0.74万吨,增长2.01%,其中,夏粮4.97万吨,增产0.29万吨,增长6.27%;秋粮31.70万吨,增产0.59万吨,增长1.9%。油料产量6.63万吨,下降3.1%。棉花产量1.90万吨,下降7.62%。
2017年全县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单位:吨
产品名称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粮食 | 375563 | 2.01 |
油料 | 66338 | -3.1 |
#花生 | 8462 | -2.25 |
油菜籽 | 54991 | -3.01 |
棉花 | 19015 | -7.62 |
蔬菜 | 200777 | 2.3 |
水果 | 76500 | 8.4 |
年末全县生猪存栏21.56万头,比上年增长0.19%;全年生猪出栏36.81万头,增长0.33%。肉类总产量3.9万吨,增长1.46%,其中猪牛羊肉产量3.2万吨,增长0.39%。禽蛋产量1.95万吨,增长2.53%。水产品产量9.04万吨,增长3.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年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195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3.8%,股份制企业增长8.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20.8%。分门类看,采矿业下降19.3%,制造业增长10.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2.8%。
规模以上工业中,25个工业大类行业有17个增加值保持增长,其中计算机、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1.3%,皮革、毛皮及其制品制造业增长118.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8.4%,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7.7%,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16.7%,纺织服装、服饰业下降0.6%,纺织业下降3.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9.1%;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2.3%。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64.5亿元,增长9.4%;利税总额18.4亿元,下降4.3%,其中利润总额13.1亿元,下降3.2%。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16.36,全员劳动生产率[5]260513元/人。
全年资质内建筑企业实现增加值6亿元,增长9.2%。商品房销售面积达32.5万平方米,与去年25.1万平方米的销售面积相比,增长29.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6]比上年增长13%。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5.8%,占全县固投总额的56%;技改投资增长18.8%;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14.3%;5000万以上项目投资增长48.8%。分行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3.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5.8%;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1%。
五、国内贸易及对外经济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8亿元,比上年增长12.2%。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25.5亿元,增长14.1%。按经营地统计,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5亿元,增长14.2%;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11.4亿元,增长2.9%。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增长14.2%,餐饮收入增长16.8%,批发业增长11.9%,住宿业增长15.1%。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五金、电料和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分别增长26.2%和18.7%;机电产品及设备类和汽车类商品增长16%;服装、鞋帽类商品增长51.7%;粮油食品类增长15%。
进出口总额4895万美元,下降40.9%。其中,出口4607万美元,下降40.8%;进口288万美元,下降41.6%。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77万美元。
六、交通、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4.33亿元,比上年增长9%。
全年旅客运输量967万人次,货物运输量942万吨;旅客运输周转量116123万人公里,货物运输周转量99919万吨公里。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3.64亿元,比上年增长5.8%。其中电信业务总量[7]2.72亿元(含移动、联通)、邮政业务总量0.92亿元。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2.41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7563户,农村电话用户12705户。手机用户44.1万户,宽带上网用户11.36万户。
七、财政和金融
全年财政收入11.56亿元,比上年增长8%;地方财政收入7.35亿元,增长3.4%。其中国税收入完成5.7亿元,地税收入2.9亿元。财政支出46.26亿元,增长10.7%。全县支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等直接用于民生的支出预计达39.25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4.9%,同比增长10.2%。32项民生工程投入18.28亿元,其中中央和省级投入11.04亿元,县财政配套1.66亿元,其他5.58亿元。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54.3亿元、增长12.3%,月末住户存款余额178.4亿元、增长12.1%,贷款余额126.3亿元、增长27%,增幅较同期提高13.6个百分点。
八、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国家统计局宿松调查队年报资料显示,全年全县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60元,比上年增长9.3%。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85元,增长8.5%;全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90元,比上年增长9.1%。
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395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2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人员471人。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8574人,增加55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0721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6.59万人。
年末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25个,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床位3200床。4679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下降5.8%;26053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下降7%。农村五保供养7061人。
九、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和卫生
普通中学49所,在校生42852人,专任教师3031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8040人,专任教师349人。小学120所,在校生56255人,专任教师2917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
2017年全县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情况
单位:人
指 标 | 招生数 | 在校生数 | 毕业生数 |
中等职业教育 | 2047 | 8040 | 2502 |
普通高中 | 5435 | 16000 | 5311 |
初中阶段 | 8958 | 26852 | 8711 |
小学 | 9074 | 56255 | 8840 |
全年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为0.97件,互联网普及率、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分别为78.6%、77%、80.8%,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高新技术企业8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9.1%,授权发明专利23件。
年末全县拥有县级影剧院3个,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各1个,黄梅戏剧团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2个。公共图书馆总藏量324.78万册(含农家书屋),名胜风景区和文物保护区46个。
年末全县有医疗卫生机构296个,其中医院7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9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卫生院2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9个,村卫生室200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血防站1个,妇幼保健院站1个,卫生监督所1个。全县医院、卫生技术人员2017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278人,注册护士728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823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2195张。
十、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已探明具有开采价值矿种有煤、磷矿、大理石、瓷土、石灰石、蛇纹石、硅藻土、石英沙岩、兰晶石等28种,其中磷矿石储量2700万吨、石灰石储量13亿吨,居全省前列;煤储量466万吨,大理石储量7亿立方米,瓷土储量510万吨,此外滑石以及铁、铅、锌、银、金等都具有开采价值。
年末森林面积49296.8公顷,增长0.1%;当年人工造林面积1349公顷,林木绿化率29.2%,活立木总蓄积量332.6万立方米,森林蓄积量207.2万立方米。
全年环境污染治理本年完成投资总额2.98亿元,增长5%。工业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率98.03%;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435吨, 比上年下降3%;工业废水排放量达标率98.07%,比上年提高0.01个百分点;工业烟尘排放量达标率97.56%,比上年提高0.01个百分点。综合环保指数为95.78。
全年累计曝光重大隐患22起,43家粘土窑厂全部关闭到位,4家露天采石企业开展了矿权。全年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274人。2017年全县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23起,死亡5人。其中道路交通运输事故20起,死亡2人;铁路交通事故2起,死亡2人;工贸企业机械伤害事故1起,死亡1人。与2016年比,事故起数减少14起,死亡人数减少2人,同比分别下降37.8%和28.6%。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及各产业、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国家统计局对三次产业和行业实行相对分离的划分标准,第一产业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指工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4][6]2011年国家统计制度改革,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项目和房地产开发投资。
[5]全员劳动生产率为地区生产总值(现价)与年平均全部就业人员的比率。
[7]2017年电信业务量按照2015年不变价计算,与上年不可比。
[8]各项统计数据均包括省属华阳河农场、九成监狱管理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