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热点 > 风采 >正文

一位七旬老人的“学雷锋”人生

【 字体:    稿件来源: 松兹街道  作者: 张思旺   时间:2025-03-07 16:30:40   

  故事的主人公叫李菊水,是松兹街道牌楼村人,与共和国同龄,如今年逾古稀,眼花耳聋,是笔者联系牌楼村时的重点帮扶人,在几次闲聊中,他对自己“学雷锋,做好事”的往事如数家珍、记忆犹新。适逢全国第63个“学雷锋纪念日”来临,笔者整理了他提供的材料,分享给大家。

  成长时代:雷锋精神的萌芽

  1949年,我出生在安徽省宿松县东风公社牌楼大队刘下生产队(现为松兹街道牌楼村刘下组)。那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作为与共和国同龄的一代人,我从小就在《毛选》和红歌声中成长。《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这些经典著作,像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我的人生道路。

  我的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虽然没读过多少书,身体又不好,但她常常教导我:“做人要积德行善,能帮人处且帮人。”这句话深深印在我的心里,成为我一生的座右铭。

  1963年,毛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那时我14岁,雷锋同志爱党爱国、勤奋学习、艰苦奋斗、乐于助人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听到他省吃俭用帮助战友、冒雨送大娘回家的故事时,我感动得热泪盈眶,从那时起,我就立志要做一个像雷锋那样的人。

  青年时期:在生产队践行雷锋精神

  1966年,17岁的我在刘下生产队从事农业生产劳动。那时虽然生活艰苦,但大家都充满干劲。我牢记母亲的教导,在工作中不怕脏、不怕累,事事争先。

  1968年夏天,安徽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我们刘下生产队的青河荒地全被淹没,水深流急,情况十分危险。生产队长组织抢收花生,但大家都畏缩不前。当队长叫到我时,我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虽然洪水湍急,但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不能让集体的财产受损失。

  同年秋天,队里组织交公粮。每个麻袋要装140多斤稻子,扛一华里路才能装上卡车。别人都是两人抬一包,我却坚持一人扛一包。虽然肩膀磨出了血泡,但看到一车车公粮顺利运走,我心里特别踏实。

  1975年,队里有两户人家要建房子,但买不起河砂。当时河砂的市场价是8块钱一车,我主动为他们各搞了一车,分文未取。1980年,队里一户人家房子失火,我第一个提水上房救火。火势很大,我的头发和眉毛都被烧掉了,但我顾不上这些,只想着尽快把火扑灭。事后,我还坚持每天帮他们家干点活,直到房子修好。

  东北岁月:在异乡播撒雷锋精神的种子

  1984年,为了改善生活,我到吉林市打工。起初在吉林造纸厂干活,后来因受伤改行卖地瓜。虽然生活不易,但我始终没有忘记雷锋精神。

  1988年冬天的一个中午,我在碳素厂市场卖地瓜时,遇到一位80多岁的老人。他衣衫褴褛,中午也没吃饭,看起来十分可怜。我主动送给他热地瓜吃,并告诉他:“大爷,以后您来了,我都给您地瓜吃。”就这样,我连续10个冬天为这位老人提供热地瓜,直到他离开人世。

  1994年夏天的一个下午,我在吉林市邮电局附近蹬黄包车时,遇到一位15岁的女孩。她告诉我,她是南昌人,被人骗到吉林,在一家服装店打工,不仅没赚到钱,反而欠了老板4700块。我听完后,立刻陪她去派出所报案。虽然那天我没赚到一分钱,但看到女孩能安全回家,我心里特别高兴。

  几天后,我在火车站站前广场遇到一位从齐齐哈尔来的独脚老人。他来找女儿,但身上的钱花光了。我二话不说,免费送他去目的地。虽然又一次“亏了本”,但我心里却很满足。

  1994年秋天的一个下午,我在马路上看到一架受惊的马车冲向人群。来不及多想,我冲上前拉住马缰绳,成功阻止了一场可能发生的悲剧。事后,一位老者提醒我:“在北方,受惊的马很危险,你一个外地人,处理不好会出大事的。”但我并不后悔,因为雷锋精神告诉我,关键时刻要挺身而出。

  工地时光:用行动守护工友安全

  2000年,我在吉林造纸厂六车间工作。这里设备老旧,安全隐患很多。我时刻提醒工友们注意安全,避免事故发生。

  2001年元旦前后,我在拆卸锅炉房大梁时,及时发现了一处致命隐患,成功挽救了四条人命。几天后,我又制止了一起危险的施工行为,避免了可能发生的悲剧。虽然有人笑我“多管闲事”,但我始终坚信,保护他人安全是雷锋精神的重要体现。

  叶落归根:传承雷锋精神矢志不渝

  2010年,我回到牌楼村老家。虽然年事已高,但我始终没有忘记雷锋精神。政府为我安排宅基地、修建房屋的善举,让我感受到新时代的雷锋精神在延续。

  如今,我已年逾古稀,但传播雷锋精神的初心从未改变。每当“学雷锋纪念日”到来,我都会给村里的孩子们讲雷锋故事,告诉他们:“雷锋精神永不过时,我们要做新时代的雷锋传人。”

  新时代的雷锋精神

  随着时代发展,雷锋精神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全国各地开展的“学雷锋、做义工”等志愿活动,正是新时代雷锋精神的生动体现。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从身边小事做起,雷锋精神就会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通讯员 张思旺)

责任编辑: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