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热点 > 风采 >正文

陈志发:夕阳无限好 耄耋仍放光

【 字体:    稿件来源: 宿松县  作者: 陈小中   时间:2023-08-31 15:56:32   

  宿松融媒讯 陈汉乡钓鱼台村有这样一位老人,名叫陈志发,男,现年87岁,乡亲们称赞他为“三合村”的好“老陈书记”。

  陈志发出生在大革命时期,由于地处大别山区没有上好学、读好书,文化知识不多。新中国成立后,凭着自身体质健壮和年轻,在党和政府的号召下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1953年,17岁的他上夜校学习知识,开始担任三合大队大队长。1956年大炼钢铁,他带队前往岳西县烧炭。由于平时积极工作勇于冲在第一线、从不叫苦叫累,表现突出,很好的完成了上级交待的各项任务,1957年荣获安徽省人民政府“省劳动模范”称号。

  1958年,钓鱼台水库工程建设破土动工,为确保这一造福于民的重大水利工程的顺利完工,“三合大队”支村两委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政府相关指示精神,精心组织,细化工程任务清单,每天安排施工人员,成立工程突击队、移民宣传队、搬迁队。在建水库时工程量大,搬迁任务十分复杂繁重,群众不愿举家搬迁的思想工作难做,通过上级政府和村两委凝心合力,终于逐步做通了群众整体搬迁的工作,从而确保了钓鱼台水库这一宏伟工程建设和水库移民整体搬迁这一艰难工作任务如期完成,减少了复杂的群众思想矛盾,社会治安和稳定得到了进一步的维护。1961年开始,陈志发在“三合大队”任书记、大队长交叉任职,直至1984年离任,一干就是几十年,勤俭质朴、任劳任怨。

  离任后,他始终以离岗不离心的老党员干部的思想品格来要求自己,支持村级集体建设。在修村级公路时,有人思想不通他就主动上前做工作,促使道路如期完工。在文明创建“移风易俗”工作推进中也是站出来积极倡导,带头签订承诺,没有半点怨言。特别是在省级中心村建设过程中,虽已86岁高龄,仍积极投身其中,经常参与“五老”活动。拆除旱厕、猪圈和旧房是一件很棘手的事,群众十分地不理解,村干部多次入户走访做工作但进展缓慢,看到这样他主动站出来讲“从我家的起拆”,话一出口,可他老伴就说:“好生难过”真舍不得拆。他老伴性格倔强,又怕激发了老伴的“老毛病”,于是讲老伴的思想工作由我自己来做,做好了就拆。老党员说话是算数的,没过几天他家的猪圈、厕所顺利地拆除了,相继针对于附近村民的拆危拆旧的工作也顺利地实施了。

  钓鱼台村同古组,组内多种姓氏,陈姓只有一户,他同邻里之间亲如一家,几十年来全家老小十几口人未与邻居发生过任何争吵。有一年,隔壁齐秉松家因下大雨屋后塌方,雨水堵在屋后放不出去,从家里放水,看到后陈志发主动上前帮助排水,雨还在下,他顾不上身上的衣服被雨水淋透,直到把水排通才回家换衣服。本组周边邻居不论“红白”喜事均上前帮忙,人们都讲您“老书记”只要在家讲一声就要得,还要亲自前来帮忙,真不知怎么感谢您。

  陈志发在党65年,青年时那样闪亮,老年时还是那样闪闪发光。真是:夕阳无限好,耄耋仍放光!(通讯员 陈小中)


责任编辑: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