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热点 > 风采 >正文

在苦与累中收获幸福和喜悦

【 字体:    稿件来源: 融媒体中心  作者:    时间:2021-08-01 16:43:59   

  宿松融媒讯   还有两年就要退休的程旺平是东北新城财政系统的一名老党员,这样的年龄原本是一种半上班状态,做些轻松的事务,不曾想,他比谁都忙。

  今年开春,管委会安排他去玉龙社区驻点,参与社区的全部工作,尤其最难的就是拆迁,复杂、繁琐、得罪人,吃力不讨好。

  程旺平今年58岁,“作为一名党培养多年的基层干部,组织有需要,我就要上。”程旺平任何时候都服从领导的决定,他接下了任务,深入到“一线”。

  “一个岗位就是一种挑战。”程旺平用这句话概括了他驻点的现状,所有的同事中他年龄最大,但所有同事都想拉他在自己的工作小组,一个既有丰富工作经验又有工作热情的人,谁都想与之共事。

  “我们叫他‘常青树’,他身上拥有我们没有的亲和力和凝聚力,我们化解不了的难题,他都能举重若轻化解。”玉龙社区党总支书记高绿洲如此评价程旺平。

  程旺平下到社区到达新岗位后,充分运用多年工作经验,在中心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工作起来游刃有余。

  “他有一套耐心、细致工作的成功经验,效果非常好。”年轻同事石胜说,与程旺平在同工作组,我学会了很多。”

  玉龙社区属于东北新城东扩区,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大,拆迁一直是最大的难题,面对史上最难的工作,程旺平全身心投入,做出了个人牺牲。

  今年暑假期间,三岁的孙子回到宿松,不小心被三轮车撞倒,在县医院抢救治疗。十分疼爱孙子的程旺平当时正在进行疫苗上门登记接诊的繁忙事务中,整个治疗期间,他都没能去医院探望。看到妻子发来的孙子受伤的视频,从未流泪的程旺平流下了心疼的泪水,内心的亏欠可想而知。

  工作永远第一,程旺平一直都是这样,去年,肠息肉手术,没能听医生的反复叮嘱,还有家人的不断责怪,他一边喝药一边上班,没有因此请一天假。

  “我参加工作时在‘一线’,即将退休也愿意再上‘一线’。”程旺平的话道出了他“常青树”的初心。

  动员群众拆迁过程中,有各种抵触情绪的群众逐渐和程旺平产生了感情,刚开始有的群众都不让进门、冷嘲热讽,现在去了他们都很热情,实现了一个从生硬的交流到推心置腹的沟通的转变。得到了居民的认可。

    征地拆迁,一直被认为是城边村改造的第一难题,以“难度大、战线长”著称。 329户拆迁群众中,各种无理诉求,各种难看脸色,还有各种野蛮侮辱,程旺平都是与他们悉心沟通,诚心服务。他在工作中善于发现群众所面临的困难,能够给予解决的他就及时帮助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他就做出努力,并做出解释。慢慢地他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拥护。

  居民高某一、高某二,本来已经出嫁,姊妹俩无理取闹,想获得法律范围内不允许的权益,两人使出各种招数,甚至寻死威吓,以达到自己的目的,程旺平没有放弃原则,而是以博大的心胸包容,以坚韧的耐心坚持,他四处寻找资源,帮助离婚后单身的高某二就业,还利用人脉关系为她的在外乡读书的孩子接到新城入学,等等暖心的举动终于打动了言行极端偏激的两姊妹。

  为了全面细致地掌握拆迁户的真实情况,程旺平对所有拆迁户的入户调查都不少于3轮,包括人口、房屋面积、青苗、设施以及后续可能出现的变化等情况都登记在册,对拆迁户提出的任何疑问都有问必答,不能当面回复的则带回指挥部集体研究后一一回复。

  每家每户,所有的事情他都考虑到了。在拆迁之前,他把老百姓的后顾之忧都解决好。民本拆迁、和谐拆迁,首先他充分考虑拆迁户的各类诉求,真心维护拆迁户的合法利益,妥善解决拆迁户的具体问题,这样,他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里去了,拆迁工作开展起来就水到渠成、一气呵成。

  “公开是最好的监督,公平是最大的福利,社区从项目一开始就坚定了‘一碗水端平、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声音传到户’的决策,让我们居民信服。”居民罗某穹透露,正是公开、公平、公正的阳光拆迁,助推了拆迁工作的快速推进。

  “征拆最难得是我们是与人心打交道,居民知道征拆政策,知道以后生活质量会提高,但仍存在疑虑,希望得到更多的补偿。这就需要我们反复向群众做解释。”程旺平说,他是利用熟悉“红头”、熟悉地头、熟悉人头的优势,将做拆迁户的思想工作与解决拆迁户实际困难相结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个别“钉子户”最后都以积极的态度配合了征拆工作。

  为了调取个别拆迁户的资料跑个10趟、8趟是常事。有时候连续近1个月每天忙碌到凌晨。

  “要得到群众理解、支持和配合,就必须真正为民着想,必须认真对待并妥善处理征拆中出现的每一个问题。”程旺平说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苦不苦,展望远景苦自无;累不累,心系他人诚为贵。”程旺平,在苦与累中收获幸福和喜悦,他的人生也在一线得到了历练和升华。(融媒体记者 司舜 通讯员 石流红)

责任编辑:融媒体中心 杨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