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奋进力量——中共一大纪念馆参观记
宿松融媒讯 6月13日,细雨霏霏,我在儿子的带领下,来到了上海市兴业路76号,参观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听说这座纪念馆6月3日正式开放,也就是说,我是在开馆第十天来到这里的,心里感觉特别荣幸。

抵达纪念馆,门前早已排起了“长龙”。这是一幢沿街砖木结构一底一楼旧式石库门住宅建筑。我们在接受了安保人员的安全检查后排队进入。在一大旧址前,儿子拿起手机为我拍下了照片,留作永久的纪念。进得屋内,一排巨幅雕塑铜像映入我的眼帘,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何叔衡、王尽美等中共一大会议代表神情坚毅,目视远方。据解说员介绍,1921年7月23日,刚刚入夜,空气有些闷热,31岁的李汉俊正在昏黄的灯光之下等待着他的客人……不一会儿,客人陆续来到,多是年轻模样,有穿长衫的、有穿中山装的、有穿西装的,还有2名外国人,高鼻梁、目光敏锐。他们的姓名分别叫:董必武、李达、陈潭秋、毛泽东、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张国焘、刘仁静、周佛海、陈公博、包惠僧、加上李汉俊恰好13人。正是这13个人,掀起了中国革命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确定了党的名称叫“中国共产党”。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来到隔壁,客厅里摆着一方长桌,桌上整齐排列着茶杯茶壶,这一切摆设还原了这段伟大的历史时刻。这里就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所以说,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据解说员讲,当时李汉俊在屋子里等人的时候,这张条桌上就放着十几只雕花茶杯、一只紫铜烟缸和一只粉色花瓶,桌子四周围有一圈圆凳,东、西墙边又各放了一只茶几和两张椅子。
会议,就这样召开了。
据说,争论很激烈,讨论很热烈!之后几天,同样的人又来了几回,期间还发生了多次“有力的争论”,但再见面时却看不出有什么不愉快。直到7月30日晚,李汉俊和朋友们的聚会,却因为一名陌生男子的突然闯入就此打断,会议迅速转移到上海嘉兴南湖继续召开。当时的绝大多数上海市民、中国民众绝不会想到,在自己陷于艰辛困顿之际,一群平均年龄在28岁的志士,已经悄然成立了一个政党。这个政党将彻底改变这座城市、这个国家,乃至今后的世界大格局。

很快地,我们来到了开馆仅10天的中共一大纪念馆。
这座同为石库门建筑风格的展馆展厅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在馆藏12万件(套)文物和近年来从国际国内新征集档案史料精选出612件文物展品。展览共7个板块,分别为“历史选择 伟大起点”“前赴后继救亡图存”“民众觉醒主义抉择”“早期组织 星火初燃”“开天辟地 日出东方”“砥砺前行 光辉历程”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
行走不远,两尊伟岸的雕塑图像映入我的眼帘,我第一眼就认得出这是陈独秀与李大钊,有人说这叫“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关于这两位先驱的故事,我在电视剧《觉醒年代》早就看过,从故事中得知,他们不但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而且是马克思主义最初传播者,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面对雕塑,我肃然起敬,迅速拍下了一张合影,以作永久性留念。
来到另外一个展厅,墙上挂着当时参加一大会议的代表的图像和简介,正中一张条形方桌,桌子周围则是一组坐着的蜡像。这组蜡像与真人一般大小,完全还原了当时的开会场景。代表们神情肃穆,仿佛正在争论着什么,我一下子就认出了董必武、毛泽东等革命家,心中再一次产生出无限的敬仰。从蜡像看,长条桌边的年轻人,文质彬彬,而内心火热,当他们起身投入人海,没人想到,一股红色激流就此改变了中华大地。
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回望过去,无论条件多么艰难、环境多么险恶,中国共产党人心里装的始终是人民的利益。从“求解放”到“奔小康”,百年来的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到为人民谋幸福,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的信念追求。
还有两个场景让我难以忘记。一是董必武的题词:“作始也简 将毕也钜”。这是一九五六年二月,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来到一大会址,在有工作人员回忆相关历史细节后写下的。意思是任何具有远大前程的事业,哪怕在初创时微不足道,等到将要完成时也必然发展得非常巨大。纪念馆工作人员称这幅字是他们的“镇馆之宝”,我看名副其实。二是展出的《共产党宣言》72种版本。从这些泛黄的资料里,我们可以逐渐还原那些曾经模糊的细节,探寻历经百年愈加清晰的大义……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为人民求解放、谋幸福的奋斗史,对于这一点,全国人民早已形成共识。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就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这也是共产党人的“初心”所在。如今,国泰民安,人民安居乐业,大众生活幸福,我们更不能忘记那些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舍生忘死、赴汤蹈火的革命先辈。作为一名有着二十多年党龄的普通党员,我将要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强大的信仰力量,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信仰”,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这,才是我此行的初衷。(通讯员 王宇平)
责任编辑:融媒体中心 汪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