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法院:将法庭“搬”进九旬老人家中
宿松融媒讯 近日,在一栋老式居民楼里,一场特殊的庭审正悄然进行。宿松县人民法院的速裁团队背着国徽、抱着案卷,将法庭“搬”进九旬老人家中,让庄严的国徽在白墙上折射出司法温情。
初心如磐:用脚步丈量民情温度
面对原告年逾九旬、被告年近八旬的特殊离婚纠纷案,承办法官在卷宗里读出了他们的困难,在工作本上写下备注:“腿脚不便,居住偏远”,为方便当事人参与诉讼,最大限度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当即决定启动巡回审判。暮春时节,法官及其助理、书记员组成的三人小组驱车五十余公里到当事人家中开庭。
温情司法:把法庭搬到百姓家里
在当事人简朴的客厅里,庄严的国徽被端正摆放,一张方桌、几把木椅搭建起“临时法庭”。国徽摆放处,既是庄严的审判台,更是司法为民的连心桥。法官用方言拉家常、问冷暖,在家长里短中厘清矛盾症结。当了解到老夫妻因生活琐事积怨却仍有牵挂时,法官化身“家庭调解员”,从“相濡以沫不弃不离”的传统美德说到民法典的婚姻家庭编,把晦涩的法条转化成温情的叮咛。通过真心和耐心,剑拔弩张的争执渐渐化作心平气和的对话。
从庄严法庭到百姓堂前,变换的是办案场景,不变的是为民情怀。宿松法院用“移动的法徽”丈量司法为民的深度,让法治甘霖浸润每个角落,用“法官多跑腿”换取“群众少奔波”,在新时代法治征程上书写着有温度的民生答卷。(通讯员 严瑾)
责任编辑:姚翠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