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热点 > 部门 >正文

宿松:红军路上的双拥情

【 字体:    稿件来源: 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作者: 徐晗   时间:2024-07-02 15:33:38   

  宿松融媒讯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七一前夕,宿松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深入贯彻总书记的指引,组织该县2024年符合政府安排工作的18名退役士兵,来到了罗汉尖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接受红色廉政教育,推动文物活化利用。

  宿松县黄家山与湖北省黄梅、蕲春毗邻,这里坐落着宿松县的最高峰罗汉尖,是宿松早期的革命根据地。在这里,大革命时期的进步青年们播种了共产主义的思想,土地革命时期,红28军和大中华抗日救国军开辟了宿松革命的新天地。

  新修的罗汉尖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安静地坐落在朦胧细雨间,清白相间的徽派建筑描绘着廉政的意蕴。退役士兵们在宿松县退役军人事务局领导人吴考中的带领下,细致观阅着纪念馆里的文物馆内收录的37位烈士资料、陈列的100余件历史文物,一一诉说着罗汉尖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战斗以及罗汉尖红二十八军、“大中华抗日救国军”的红色革命历史。

  “罗汉尖上赤色茶,消食去火众人夸战争岁月疗伤痛,幸福年代健万家。”在纪念馆内的会议厅里,罗汉山村的朱留安书记又一次念出了这样一首饱含烽火与激情的诗歌,为退役士兵们讲解着罗汉山上从前的战火。

  在以“重走红军路 再续鱼水情”为主题的岗前教育会上,退役士兵们观看了红色文化和警示教育宣传片。

  “草鞋简陋、军服单薄,纪念馆里陈列的文物是革命先辈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精神的真实写照,大家要在缅怀中感受廉洁从政的内涵与要求,在新的岗位上锤炼党性修养,廉洁奉公,砥砺前行。”宿松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成员吴考中在会上如此强调。

  罗汉尖的山脚下,蜿蜒山路和层层苍翠的隐秘中,藏匿着一个看似普通实则极不普通的山洞,山洞有一个饱含温情的名字——思恩洞。

  18名退役士兵冒雨来到思恩洞前,聆听着小山洞背后的大故事。

  1946年夏,年仅19岁的湖北红安籍新四军鄂东独立二旅通讯员闵启胜在中原突围战役中腿部中弹,被同样在冲突中被打散的宿松县罗汉山村周屋籍战友吴宗贵所救。吴宗贵带着受伤的闵启胜顶着炎炎烈日、挨着饥餐露宿、冒着敌人搜捕,饥食果、渴饮泉,跋涉了三天三夜,来到了吴宗贵的家乡——宿松县黄家山,将他藏匿在这一方洞口,乡亲们为他送去食物和消炎的“陈红茶加盐水”,洞内生存3个月,闵启胜方才脱险。

  为了告诫子孙后代永远铭记罗汉山村乡亲们的恩德,2011年闵启胜亲临罗汉山村,特意把当年藏身疗伤的山洞取名“思恩洞”。

  “听到红军战士闵启胜负伤受百姓帮助在此休养,年老时念念不忘当初回到罗汉尖报恩的红色故事,我深刻感受到思恩洞里革命年代的军民鱼水情深,我是曾经的军人,如今的人民,我将永葆军人的爱民情怀、发扬百姓的拥军情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退役士兵华威说。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红军路口,细雨之间,退役士兵们右手握拳,铮铮立誓,这一幕,与百年以前的林弹雨中坚定不移的解放军的英勇身姿完美融合。

  重温入党誓词后,退役士兵们走上了红军路,在风雨中感受着解放军的来时之路,困难却坚定,艰险却无畏。

  “重走红军路,既是向历史致敬,也是传承红军精神。先辈们顽强、无畏、团结,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从部队退役到地方新的岗位上,我辈当自强不息,勇往直前,勇担重任,发光发亮。”先辈们顽强、无畏、团结,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从部队退役到地方新的岗位上,我辈当自强不息,勇往直前,勇担重任,发光发亮。”从红军路上出来,退役士兵华威感慨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每逢退伍季,宿松县都会组织一批退役士兵前往烈士纪念碑、红色场馆等场所开展教育活动,将红色场所转化为生动课堂,将红色资源转化为优质的教育内容,通过学习感悟革命先辈浴血奋战、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历史以及精神,强化赓续红色血脉的担当,助力退役士兵更好“转身立业”。“春风化雨育桃李,润物无声洒春晖。”红色资源正在成为宿松县双拥工作弘扬传统的深厚土壤,双拥工作的创新赋予了红色资源新的生机活力,新时代宿松县的双拥实践日益释放出持续的、特有的魅力。(通讯员 徐晗)

责任编辑:杨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