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瞻远“筑” 智绘经“典”
宿松融媒讯 劳动创造幸福,奋斗书写华章。近日,在安徽省庆祝“五一”暨打造“三地一区”建设“七个强省”劳动竞赛表彰大会上,宿松县规划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喜获2023年度“安徽省劳动竞赛先进集体”省级荣誉称号。5月11日上午,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总工会主席石锦华,县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胡健武一行赴设计院为其举行授牌仪式,县资规局党组书记、局长郭芳红、党组成员、总工程师齐何仪参加授牌仪式。
宿松县规划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立足本土、服务城乡”工作理念,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通过文化赋能乡村、产业赋能乡村、生态赋能乡村,用心用情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多次受到上级部门褒奖。公司现有各类工程技术人员40人,其中工程师36人,高级工程师4人,具备各类注册资格的技术骨干8人。近年来,公司年总产值稳定在800万元左右,年上缴税收超60万元,在安庆市县级国有设计单位中规模及产值均居首位。
以“红心”塑造“匠心”
匠心兴企,改革发展“强”起来;匠心惠民,群众内心“暖”起来;匠心思齐,先锋形象“树”起来;匠心传承,精湛技艺“带”起来;匠心守正,清风正气“浓”起来。宿松县规划建筑设计院党支部不断创新“红色匠心”载体建设,全面探索基层党建新路径,切实提升党建引领发展能力,让广大干部职工有更多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薪火相传守初心 携手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始于心,资源保护践于行”……设计院党支部坚持每月组织开展一次主题党日,把主题党日作为强化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不断探索灵活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员意识,提高工作热情。分批分期组织党员到大别山烈士陵园、徐文藻烈士纪念馆、罗汉尖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通过倾听革命故事、追溯红色记忆、现场观摩实践,引导党员自觉接受党性洗礼,传承红色精神,赓续奋斗之志,进一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让主题党日成为淬炼党员党性修养的“熔炉”,在讲好政治中擦亮为党红心,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切实把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
在精于主责主业的基础上践行为民初心。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持为民服务的宗旨,以实际行动践行为民服务。共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30余项,其中涉及的民生工程主要有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县中小学建设项目、县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县华阳河蓄滞洪区建设工程居民点建设规划及基础设施工程等。近年来,县规划建筑设计院深化党建带群团建设,开展各类活动60余次。站位新时代,设计院通过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不断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充分发挥党的建设的独特优势,不断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红色动能”。目前已持有城乡规划编制乙级、工程测绘(含地形测量、沉降观测、定位放线)乙级、建筑行业(建筑工程)丙级、市政行业(道路工程)丙级、工程勘察专业类(岩土工程勘察)丙级等10余项资质。
汗水在劳动中凝聚
乡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是中华民族“根”与“魂”的守望者。县规划建筑设计院始终走在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的最前沿,宿松县23个乡镇(街道)无一不留下了设计人员的工作足迹,协助推进各地强化历史建筑、名人故居、家风家学教育等文化遗产的保护修缮弘扬工作。
北浴乡滑石村是一个自然古村落,位于大别山深处,生态环境良好。县规划建筑设计院在规划过程中,始终以原生态保护为前提,做足生态旅游为突破口,重点突出原乡生活场景,让游客从餐饮体验、住宿休闲、自驾游览、山间度假等多方面体验乡土文化和生态魅力。以绿色产业发展为基础,营造竹林、桃林、茶园等优质环境空间,推动高端民宿群建设,加快全域旅游发展步伐,全力打造乡村振兴新版图。
智慧在事业中结晶
县规划建筑设计院倾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为村民提供更多致富途径。通过文化传承塑造特色、产业激活拓展路径、环境提升构建场景,实现从风景到场景再到美景的转变,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在布局项目时,技术人员及时洞察村庄诉求,擘画与新时代共振的壮美画卷,助力乡村走出一条乡村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在凉亭镇夏家村美丽乡村的规划编制过程中,县规划建筑设计院先后十余次深入屋场进行现场踏勘和调查访谈,研判屋场在人居环境、土地利用、产业发展、交通出行等方面的制约因素,分析屋场在区位交通、生态环境、民俗文化、农业资源方面的优势条件,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结合交通以及村民生活习惯,打造小而精的公共活动空间,提升村容村貌村品,绘制美丽屋场建设“一张蓝图”。
宿松县规划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切实把推进乡村振兴作为主要业务方向之一,聚力突破,创新引领,用心用情绘制乡村振兴优美画卷,发展集“山、水、田、屋、村、农”为一体,融“山水、人文、产业、设施、空间、环境”于一身的“美丽中国”的乡村实践。(通讯员 王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