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公益性岗位让脱贫人口家门口就业
宿松融媒讯“感谢政府开发的乡村公益性岗位,让我们这些就业困难的人能够在家门口就业!有了稳定的就业机会,我也对生活重新有了希望。”家住北浴乡罗汉山村的脱贫户苏双喜,说起村里提供了乡村公益性岗位帮助他在家门口就业的事情,他很是感激。
苏双喜曾是北浴乡罗汉山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人口3人。他现年52岁,由于性格内向又无技能,加上夫妻二人患有慢性病,一直在家务农,女儿现在在大学读书。由于他本人没有一技之长,“熬日子”成了他家生活的常态。就在苏双喜一筹莫展之际,村里得知他家里的情况,积极与苏双喜进行沟通,夫妻二人被村“两委”优先聘用为公益性岗位护林员和道路管护员,仅这一项他家全年就增收14000多元,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增强了致富底气。在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资产收益、小额贷款、低保等政策的综合支持下,苏双喜一家于2019年顺利脱贫,现在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这是宿松县乡村公益性岗位帮助脱贫户、监测对象户实现就业增收致富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为充分发挥扶贫公益性岗位在稳定脱贫、防返贫等方面的作用,宿松县积极探索,坚持把“公益性岗位+就业帮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重要抓手,科学合理设置各类公益性岗位,吸纳脱贫人口、监测对象积极就业,增强脱贫户、监测对象的增收稳定性和长效性。
为发挥好公益性“小岗位”在脱贫攻坚和促进乡村振兴中的“大作用”,宿松县严格按照公益性岗位管理有关规定,制定相应的公益性岗位管理实施细则,确定岗位设置、安置对象,明确开发任务、选聘程序、奖惩机制和补贴标准,建立健全按需设岗、以岗聘人、在岗领补、有序退岗的管理机制,明确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的各方责任。与此同时,宿松县还坚持“四不两直”暗访督查,持续强化资金监管,杜绝优亲厚友、轮流上岗、冒名顶岗等现象,及时纠正补贴资金“一发了之”、变相发钱等行为,确保资金合法合规,持续推动乡村公益性岗位政策落地生效,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让“小岗位”切实发挥出“大作用”。
开发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是宿松县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举措之一。据统计,截至目前,宿松县综合利用各种资源,根据各乡镇、街道实际情况,科学合理设置,共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数量1859个,为1859人提供了就业,其中脱贫人口1802人、监测对象57人,带动年人均增收3600元,促进了脱贫人口、监测对象的稳定就业,为乡村振兴添动力。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下一步,宿松县将把就业帮扶作为促进脱贫户、监测对象户增收的主抓手,持续加大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劳务输出力度,统筹用好公益岗位,切实发挥公益性岗位在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工作中对就业困难人员的‘托底’安置作用,不断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强化精准施策、精准帮扶,持续增强群众自身‘造血’功能,激发内生动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不断提升共同富裕幸福内涵。”宿松县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陈丰说道。(通讯员 陈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