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创业撑起乡村振兴一片天
宿松融媒讯 初冬时节,走进宿松县九姑乡巾帼创业基地,成片的油菜长势喜人,翠绿的白菜一眼望不到头,成群的西门塔尔牛体躯丰满……一幅幅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画卷呈现在眼前。近年来,九姑乡巾帼创业女能人宋腊梅、朱玉姣、周万霞在各级妇联的帮扶和引导下,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的大潮中,凭着自信自强、好学上进、守正创新、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奋斗精神,撑起了乡村振兴的一片天。
宋腊梅:闯出农业发展新路
从一个经营日杂的小商户,到流转1070亩耕地的农业产业带头人。九姑乡新安村宋腊梅用七年的创业经历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诠释出一段“巾帼不让须眉”的创业传奇。2022年10月,其创办的宿松县沛思农作物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安庆市“徽姑娘”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2015年,年过五旬的宋腊梅,已在新安村经营一家小商店20余年了,由于经营有方,生意一直十分红火,她完全可以依靠经营小商店的收入安稳地度过下半辈子生活,可她偏偏选择人生的第二次创业,因为在她心中,有着更大的人生梦想。
在各级妇联的大力支持下,宋腊梅将新安村农户撂荒的370亩耕地流转下来,发展水稻种植业,令她没想到的是,因不懂土壤改良、育种撒播、田间管理等技术,第一年种植的水稻几乎全部绝收,投资下去的30万元资金血本无归。
失败面前,宋腊梅并没有放弃。为了掌握水稻种植的全套技术,她虚心向农技部门专家和同行请教。第二年,她种植的370亩水稻大获丰收。但她仍不满足,她要改变传统的人工种植水稻模式,降低水稻种植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018年,在各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下,宋腊梅率先在九姑乡水稻种植大户中实行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新建了现代化的育秧工厂,购买了大型拖拉机、插秧机、无人机等设备,并将水稻种植面积扩大到670亩,还创办了宿松县沛思农作物专业合作社。今年2月,其又将邻村被撂荒的400亩耕地流转下来,一部分种植水稻,另一部分用来建立红高粱、白菜轮作种植基地。
“你们看,这是我种植的120亩优质品种白菜,春节前夕就可以全部上市,在每一棵白菜中间,我们还套种了油菜苗。”在宋腊梅眼里,兴建在新安村宋畈组的红高粱、白菜轮作种植基地,承载着她通过创业实现人生价值的梦想。
“被撂荒的耕地,如果都能利用起来,不仅能产生经济效益,还能让留守在农村的老人妇女都有事情干。”这是促使宋腊梅开启人生第二次创业的源动力。2018年以来,宋腊梅每年都要通过自己创办的农业产业,带动周边一大批农户实现家庭稳定增收致富。同时,通过在农田实行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和在旱地实行“一地三用”生产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实现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朱玉姣:让荒田变成“致富田”
“受多年撂荒的影响,过去,这片农田的土质比较差,杂草也多,多亏发展‘水稻+油菜’轮作种植产业,现在都成了良田。”入冬以来,九姑乡九姑村老屋组巾帼创业能人朱玉姣每天穿梭在三座油菜基地之间,忙着组织工人给一块块油菜田开沟、清沟、排水,防止积水给油菜苗的正常生长造成危害。
56的朱玉姣,有着幸福的四口之家,一双儿女学业有成,均在外地工作。随着年纪的增大,她本可以同丈夫一起找份轻松的工作,可她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投身农业。2020年11月,她在各级妇联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自己的家庭农场,将村里的450亩农田流转下来,发展水稻种植业。
“我承包的这片农田,以前都长年种植水稻。后来,由于组里年轻人大部分外出务工,加之农业基础设施落后,这里的一块块良田都变成了一块块荒田,大家都是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指着新建在老屋组的油菜基地,朱玉姣深有感触地说。
九姑乡地处丘陵地带,朱玉姣流转的农田,大多坐落在两座山坡之间,呈阶梯状,难以全程实现机械化生产,她就利用人工进行生产,自己带头起早摸黑地干,力争不落下每一块农田,并选择三大片不易积水的260亩农田,实行水稻、油菜轮作种植模式,提高农田利用率,增加农田生产效益。
朱玉姣说,每年5份是她在一年之中最辛苦、最繁忙的季节,每天都是4点准时起床,到天黑了才回家。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下田查看稻芽在田间的生长情况,尤其要根据稻芽在田间的生长进度,及时调节每块稻田的水位;水位高了,就要及时排水;水位低了,就要及时灌水。450亩稻田共有1400余块,每天她和三四名工人一起分头巡查,给每一块稻田及时做好排水、灌水等工作,保证每一块稻田的秧苗得到正常生长。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朱玉姣亲力亲为的管护下,2021年以来,她种植的水稻和油菜都取得不错的收成。水稻亩产量连续两年均达到1200斤。近日,朱玉姣又组织工人在每块油菜田的周边套种蚕豆,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田经济收入。
“到明年4月份,种植的3万株蚕豆又能增加一笔收入了。”望着眼前一片嫩绿的田野,朱玉姣对发展农田轮作种植产业更加充满信心。
周万霞:返乡养牛助乡亲增收
三座高耸的钢架结构大棚,在空旷的山野里格外显眼,周万霞和丈夫正忙着给圈养在里面的母牛和牛犊喂草料;每一头母牛都体肥膘壮,额头上长满了白色的鬃毛。年近40的周万霞,是闻名九姑乡的养牛女能手,其创办的宿松县牧歌生态养牛基地坐落在九姑乡单岭村枫树组。
2019年12月,周万霞在宿松县妇联的引导下,携丈夫从云南瑞丽来到九姑乡单岭村,流转20亩荒山,建设生态养牛基地,利用其在云南掌握的养牛技术,发展养殖西门塔尔牛和繁育牛犊。同时,流转60亩耕地种植玉米,实行生态种养模式,降低养殖成本、减少养殖风险和提高肉牛品质。
“目前,存栏的母牛有60多头,还有不久前母牛产下的十几头小牛犊。”周万霞一边给母牛喂饲料,一边介绍自己的创业经历。周万霞说,她从小在九姑乡单岭村长大,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单岭村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拥有丰富的耕地资源和荒山资源,在单岭村发展肉牛养殖产业,既能为这里盘活撂荒的耕地资源,又能帮助当地农户解决水稻秸秆处理问题。2019年以来,她在做好疾病防治工作的同时,还坚持在生态养殖上下功夫,将牛粪作为有机肥,在流转的60亩耕地里轮作种植杂交玉米、皇竹草、墨西哥玉米等作物,并对外收购生态种植的水稻秸秆,然后将它们作为绿色有机饲料喂牛,保证饲料的安全性。
“以前,因为水稻秸秆卖不到钱,我们都是将它们扔在田里肥田,现在我们都是将它们卖给小周喂牛。”2022年以来,周万霞共向当地110多个农户收购了1500吨水稻秸秆,使他们通过销售水稻秸秆共为家庭增收46万元。2020年以来,单岭村新屋组农民周成菊通过销售水稻秸秆,每年都能为家里增收两万元;而周万霞自己则通过生态养殖、科学养殖,使母牛繁育牛犊的成活率每年都能达到90%以上。2021年,基地共出栏肉牛110头、牛犊60头,总产值达430余万元。
“感谢党的好政策,一人富不是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这是周万霞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为帮助更多的群众增收致富,周万霞毫不保留地向每一位上门求教的养殖户传授肉牛防病技术和养殖经验,并为养殖户提供自己繁育的牛犊。在她的带动下,全乡共新增肉牛养殖户6个。
“近年来,县妇联充分发挥‘引领、服务、联系’职能,积极为创业妇女搭建平台,大力培育巾帼创业基地,支持妇女创业发展,促进妇女就业增收。到目前为止,已在全县培育省、市级“徽姑娘”创业基地15个;越来越多的女性走上创业发展之路,真正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了巾帼力量”。宿松县妇联主席王金弟介绍说。(通讯员 孙春旺 孙婧 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