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为民初心 守护百姓健康 ——安徽省内陆地区血吸虫病防治试点宿松防治工作纪实
宿松融媒讯 宿松县是安徽省血吸虫病流行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全县历史累计钉螺面积1.9亿平方米,累计血吸虫病患者7.6万人,经过积极防治,2020年全县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但由于流行区家畜传染源尚未彻底淘汰,钉螺分布点多面广,加之受洪涝灾害等自然因素影响,县域内,尤其是内陆地区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依然较大,防治成果比较脆弱。省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非常重视宿松县血防工作,决定在宿松县程岭乡龙安村和凿山村开展防治试点工作。同时,试点村通过加强传染源控制和强化灭螺为主的防治措施,探索内陆地区血防新模式,为全省同类地区血防工作提供经验。
宿松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试点工作,成立了以县领导为组长,县卫生、农业、水利、林业、财政、教育等部门及程岭乡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积极组织落实试点工作各项防控措施。县委书记曹晓革在工作群中对抓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作出批示,要求各乡镇对牛羊等传染源淘汰工作要“责任要真落实!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县长许晓峰亲自与省血防调研组见面商谈防治工作;分管县长李锦荣多次深入试点村开展工作调研。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对试点工作给予大力支持,所长汪天平亲自调度和部署;分管所长操治国、工会主席刘官陵多次到宿松进行现场调研,指导和推动试点工作;此外,先后选派19位省级专家到试点村驻点指导、跟班作业。
省血防所所长汪天平(左四)、副所长操治国(右一)现场指导试点工作并看望驻点工作人员(摄影/冯杏生)
副县长李锦荣(左二)带领县卫健委主任胡双喜及程岭乡书记吴金桥、乡长张小妹看望驻点专家(摄影/冯杏生)
试点工作于今年3月29日启动。具体工作内容有哪些?目前进展如何?取得了怎样的效果?笔者将带您走进试点村,近距离了解试点工作情况。
精准把脉,基层调查寻症结
内陆地区是当前宿松血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地区,为寻找该类地区防治困难的症结所在,今年春季,试点工作组在龙安、凿山两个试点村开展了钉螺分布情况、有螺滩地野粪污染状况、家畜和野鼠血吸虫感染情况等基础性调查工作。
钉螺是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是血吸虫病传播链中的重要一环,控制和消灭钉螺可有效阻断血吸虫病传播。在龙安村的田野里,查螺专业人员头戴草帽,身穿红色夹克,认真地查找钉螺,成为绿色田野里一道亮丽的风景。“查螺一定要按照技术规范开展调查,要追头追尾,即追查螺情源头,弄清螺情分布水系,掌握钉螺分布的范围、密度、感染情况,这样才能为下一步制定因地制宜的螺情控制措施提供现实依据。”省血防专家何家昶在现场指导工作时说。龙安村原有22个有螺环境,凿山村原有11个有螺环境,试点工作组分成多个查螺小组,按水系逐环境规范开展查螺工作。在龙安村查出有螺环境19个,凿山村查出有螺环境11个。两个村钉螺分布源头、重点区域和范围已全部摸清。
专业人员逐环境开展查螺(摄影/冯杏生)
在开展查螺的同时,工作组对各环境滩地野粪污染情况同步进行调查。龙安村5个有螺环境检获牛粪28份,凿山村6个有螺环境检获牛粪30份,通过实验室检测,发现风险隐患。
为了解两村家畜养殖现状及其血吸虫感染情况,工作组对龙安村、凿山村所有家畜进行入户调查,登记畜别、性别、年龄、饲养方式、放牧方式等信息,采集粪样送实验室进行血吸虫病检查,结果发现龙安村和凿山村牛的血吸虫感染率均较高,与野粪感染情况相吻合。
野鼠是血吸虫病易感动物之一,在牛羊淘汰的地区,野鼠往往是当地血吸虫病的重要传染源。开展野鼠血吸虫感染情况调查,可以了解其在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作用,以便及时调整防治策略。试点工作组在龙安村和凿山村各选择8个重点有螺环境开展捕鼠工作,龙安村捕获野鼠33只,凿山村捕获43只,经解剖镜检,尚未发现阳性。
省血防专家对基线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认为,两村钉螺分布点多面广,牛羊是血吸虫病的重要传染源,上述因素是造成当地血吸虫病严重流行的主要原因,因此,防治工作的重点应放在牛羊淘汰和从源头控制钉螺扩散这两个关键环节上。
控制传染源,从源头阻断血吸虫病传播
“牛羊等家畜是宿松县血吸虫病重要传染源,淘汰牛羊、加强有螺滩地禁牧工作,就抓住了血吸虫病传播的‘牛鼻子’。”省血防所所长汪天平在宿松调研时指出。按照省卫生健康委疾控处和省血防所主要领导在宿松调研时提出的尽快淘汰牛羊传染源工作要求,宿松县政府高度重视,组织召开了全县血防区禁牧工作调度会和推进会。试点所在的程岭乡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并组织召开了多次会议强力推进,明确淘汰任务和时限,将禁牧工作责任落实到联系点科干,具体细化到各村联系片干;此外,加大对禁牧和家畜淘汰工作宣传力度,让养殖户了解禁牧和淘汰牛羊的目的和意义,使其认识到“散放牛羊富一人,小虫传染害全村”的危害,促使养殖户支持配合淘汰工作。目前,试点村已淘汰牛羊235头。淘汰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多措并举,消灭钉螺除隐患
龙安村有两座水库,一个叫王湾水库,一个叫余塘水库,这两座水库是下游大片农田的水源,两个水库下的田地均为有螺环境。“要根据水系流向灭螺,先上游后下游,灭一块清一块。”这是灭螺技术规范要求。灭螺前,这两个环境的荒滩上、沟渠边,全是杂草丛生、荆棘遍布,人都无法通过。为方便灭螺,提高灭螺效果,工作组组织民工开展了灭前环境清理,滩地显露了,沟渠通畅了,灭螺队对有螺滩地开展了机械喷粉和喷洒灭螺。王湾水库和余塘水库下游灌溉沟渠交织,在省专家指导下,因地制宜采取药物浸杀灭螺,乡、村积极配合,开闸引水,为浸杀灭螺提供水源支持。
余塘水库下沟渠正在实施药物浸杀灭螺。(摄影/项希鹏)
龙安村桂屋田坂是一块荒废田地,钉螺密度较高,由于该环境面积小,周边局限,省专家建议采取黑色地膜覆盖灭螺法。灭螺队对该环境先采取药物喷洒灭螺,再用尿素均匀施洒后覆盖黑色地膜,周边压实。由于地膜内空间相对密闭,在阳光照射作用下可产生高温,土壤表层及土层内钉螺因高温而死亡,维持一定时间后,可以达到彻底杀灭钉螺的目的。目前该灭螺方法已取得成功,后期将在试点村进一步推广。
龙安村桂屋田坂正在实施黑色地膜覆盖灭螺,省血防专家何家昶(左二)现场指导。(摄影/饶晓敏)
血防宣传,健康意识入人心
开展血防健康教育,普及血吸虫病防治知识,能有效提升疫区群众防病意识。宿松县一直把血防健康教育作为重要防治措施来抓,不断推进血防知识进乡村、进家庭、进校园、进企业、进医院等活动,通过采取发放实用性宣传品、血防知识传单、手机温馨提示信息、上血防课、在有螺区竖立警示牌等形式,全面开展血防宣传教育工作。
“共产党的政策真好!不仅为我们免费查治病,还发放这些很实用的生活用品给我们。”在龙安村查病现场,一位刚接受血吸虫病检查的大姐微笑着对她的同伴们说。
免费查治,呵护村民保健康
金秋十月,稻果飘香,工作组深入龙安、凿山两村,开展村民免费查治血吸虫病服务。乡、村两级领导全力配合查治病工作,两村均设置了8个查治点,查病信息提前一天通知到位,方便了群众就近检查。在查治点,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排队有序接受检查。采集的血样、粪样送到县血防站血吸虫病网络实验室,由省血防专家亲自进行化验检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权威性。检查报告出来后,县血防站组织有经验的临床医生,送医送药为村民诊治。
省血防专家正在实验室认真化验。(摄影/何家昶)
试点工作为期三年。通过三年的血防强化措施,试点村家畜传染源全部淘汰并建立长效机制,钉螺面积大幅压缩,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彻底消除,并为全省探索出新时期内陆地区血吸虫病防治的“宿松模式”。届时,往昔血吸虫病重点流行区龙安村和凿山村将变成“山更绿、水更清、人健康”的美丽乡村。(通讯员 冯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