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热点 > 部门 >正文

宿松:乡村“法味”别样浓

【 字体:    稿件来源: 县司法局  作者: 杨香梅   时间:2022-05-25 09:35:02   

  宿松融媒讯 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近年来,宿松县司法局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法治乡村建设新路径新举措,找准法治赋能乡村振兴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以高质量的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厚植乡村振兴法治底色。

  依法治理织密乡村振兴“防护网”

  去年7月,中共宿松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印发《关于加强全县法治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从规范涉农行政执法、强化乡村司法保障、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完善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健全乡村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深化平安乡村建设、推进乡村依法治理、加强乡村法治队伍建设、加快“法治+智慧乡村”建设、深化法治乡村示范建设等10个方面,明确了全县法治乡村建设的58项重点工作任务和责任单位,勾画出全县法治乡村建设的“施工图”和时间表。

  “《实施意见》的出台经过了充分的实地调研和多方征求意见,各相关单位的主要任务和责任分工一目了然,针对性和操作性都很强,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面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们一定要按照既定的‘施工图’和时间表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开展好每一项工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法治需求,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宿松县委依法治县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县司法局局长石海燕介绍道。

  为乡村振兴内蓄“法治力量”、外供“法治保障”,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管部门——宿松县农业农村局当仁不让走在前、作表率。深化农村基层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深入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强基层行政执法人员业务培训、加快涉农执法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全县涉农执法能力和水平……“经历过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阵痛’,我们实现了农业综合执法队伍整合组建到位、职责编制明确到位、执法人员配备到位、经费装备保障到位的目标,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更好的法治保障。”宿松县农业农村局法规股股长虞邦富说。

  为进一步规范涉农行政执法,县农业农村局与湖北省黄梅县、江西省九江市和县公安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司法局等部门均建立了跨部门执法协作机制、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衔接机制,近两年来,各类农业行政违法行为得到了及时有效查处,其中立案案件76起,结案76起;移交公安部门违法案件4起,移交检察院提起诉讼9起。扎实开展执法案卷评查活动,落实执法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涉农执法案卷质量逐年提升,其中《吴某某等使用电鱼的方法进行捕捞案》被农业农村部渔业局评为优秀案卷,《吴某某经营的饲料与标签标示的内容不一致案》被安徽省农业农村厅评为“农资打假年度典型案件”。

  普法宣传打开乡村振兴“一扇窗”

  人民群众的法治需求在哪,各相关部门的普法宣传和法律服务就要跟进到哪,接地气、形式新、听得懂、会应用是最基本操作。

  为使普法宣传更加接地气、沾土味、有氛围,宿松县司法局精心打造了普法小院、地摊普法、普法邮路等普法小众品牌,用宿松方言创作的《移风易俗新风尚》《王奶奶上当记》等普法快板书,灵活运用本地方言,生动形象地把党和国家的政策以及法律法规融入群众中间,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普法宣传触手可及、就在身边。

  “我丈夫已经好几年没回家了,杳无音讯,家庭重担都压在我一个人身上,我只能背地里偷偷抹眼泪,我真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你们能帮我出出主意吗?”

  “当我们的合作方不按照合同约定发货时,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应对呢?”

  “有个朋友突发意外走了,什么都来不及交代,家里亲人整理遗物时发现了一张银行卡,但是不知道密码,银行说要先到司法局办理公证,不知具体该怎么操作……”

  民有所呼,法有所应。每当普法志愿服务队深入各乡镇村组、民营企业、学校等地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时,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接踵抛来,普法志愿者一一予以耐心解答,并举一反三、以案普法、以案释法,广泛宣传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走进二郎镇卓岭村刘屋组的“三治融合”主题文化广场,各种造型的法治文化宣传长廊与一栋栋风格迥异的民居建筑相互映衬、相得益彰,一股“法治清风”扑面而来。宿松县司法局二郎司法所所长孙慧敏是这里的常客。“平日里,村支两委和信息员会提前收集大家想了解的一些法律问题,我们会定期开展一些主题性、针对性的法治宣传活动,解答群众的法律疑问、宣传党委政府的民生政策和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增强广大村民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孙慧敏告诉笔者。

  聚焦农业农村重点产业项目,组织党员志愿者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深入乡村企业开展“法治体检”,宣讲涉农法律政策,指导企业依法合规经营,帮助企业防范化解风险,优化乡村企业法治化营商环境。今年以来,共走访乡村企业20余家,解答相关法律咨询120余人次。

  深入基层,走近群众,以农家小院、田间地头、房前屋后作为普法“战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关于婚姻、继承、邻里纠纷、宅基地纠纷等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规定,是宿松县普法志愿服务队的常态。“我们跑得多、讲得多、普及得多,群众的法律疑问就会变少、矛盾纠纷也会越来越少,长期坚持、久久为功,我们乡村振兴的‘法味’一定会越来越浓厚。”宿松县普法志愿者郭琳分享着自己从事普法志愿服务工作的些许感受。

  开展一场普法宣传活动很容易,难的是开出成效、发挥作用。宿松县司法局因地制宜、因时普法、因人释法,依托村(社区)支两委、农村“法律明白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村居法律顾问,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法律问题,精准普法、按需普法、多样普法,积极引导和促进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切实打通普法宣传的“最后一公里”。

  法律服务开启乡村振兴“新模式”

  “大爷,您别急,您说的这个事情民法典有规定,让我慢慢说给您听……”在陈汉乡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司法所负责人陈智正在接待一位前来咨询赡养问题的老大爷。

  近年来,为有效提升基层法律服务的供给能力,宿松县司法局依托22个司法所统筹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基础建设,有效整合法律咨询、人民调解、法律援助、法治宣传等职能,提档升级了22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全覆盖建成“一站式、一条龙、综合性”的法律服务窗口。

    着力打造线下+线上同步发力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全县210个村、社区全部配备村居法律顾问,210个村居法律顾问微信工作群实时提供在线法律服务,让“指尖上、掌心上”的法律“微服务”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此外,基层法律服务所、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乡贤调解室等法律服务机构还设立了涉农“绿色通道”,实行涉农法律服务事项“随到随办、优先办理、特事特办”,切实满足农民群众的特殊法治需求。

  “余所长、汪主任,真是太感谢你们了!要不是你们出面调解,这个烦心事还不知道啥时候能解决……”话音刚落,周某连忙将一面印着“一心为公乐于助人”的锦旗,送到了高岭司法所所长余府成和乡贤调解员汪火友的手中。原来,汪某占用周某家宅基地面积,双方因房屋宅基地问题产生纠纷,双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直僵持不下,双方一边争论一边一起来到了高岭乡友哥调解工作室,提出调解申请。接到申请后,余府成和汪火友、程周龙两位乡贤调解员丝毫不敢懈怠,详细了解相关情况后,余府成和两位乡贤调解员迅速商定调解思路,一方面先实地了解宅基地情况,一方面组织双方进行调解,摆事实、讲道理、析法律,最终双方握手言和。

  周某的案例只是全县乡贤调解工作室成功调解矛盾纠纷的一个缩影。像这样的乡贤调解室和调解员,全县共有241个512人,他们地熟、人熟、事熟、德高望重、公道正派,对村级各种矛盾纠纷号得准“脉”、开得对“方”,既能及时调处化解邻里之间鸡毛蒜皮的小事,又能有效化解事关社会和谐稳定的大事,切实推动农村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关口前移,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全县各乡贤调解工作室共受理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1900余起。

  今年,为进一步探索人民调解工作新思路,宿松县司法局将安徽省司法厅部署推广的“百姓评理说事点”进行本土化融合,深挖本地历史文化资源和乡贤调解的内涵外延,推进“合事点”党建工程建设,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宿松开得了花、结得了果。目前已依托乡村法治文化广场、休闲长廊、百年古树、古烽火台等现有阵地,因时因地建设“合事点”6个,逐步建立信息员、调委会、司法所、派出所、基层法庭以及各相关部门相互衔接配合的联动机制,创建了“干部问事、群众说事、集中议事、及时办事、定期评事”的“五事”工作机制,用心用情用力做好人民调解、普法宣传、法律服务和乡村振兴的结合文章,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的“合事点”共收集民情信息30余件,解决问题20余个。

  乡村振兴,法治同行。建设法治乡村,筑牢法治之基,用“法治妙笔”绘就乡村振兴崭新画卷,促进农业稳固发展、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共享国家的法治发展成果。(通讯员 杨香梅)

责任编辑:杨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