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县文化馆:以文化人润心田 以人兴文促发展
宿松融媒讯 日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文化旅游部印发《关于表彰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的决定》,公布了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名单,其中宿松县文化馆获评全国先进集体。据悉,此项评选为五年一评,全省共有九个集体获此殊荣,宿松县文化馆是全省唯一一家获奖的县级单位。
荣誉的获得是对我县文化工作的充分肯定。近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在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和县文旅体局的精心指导下,县文化馆围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着力提升服务意识,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保护和传承非遗等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活动内容日趋丰富,文化活动方式不断创新,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念好“借”字诀 本领“强起来”
县文化馆始建于1949年,是政府设立的非营利性的公益事业单位,现有职工12人。主要工作任务是文化艺术辅导创作、组织开展各项文化活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基层文化人才培养等基层文化服务工作。
当前,县文化馆与县美术馆、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实行“三块牌子、一套人马”管理模式,在同一场所办公。但是由于场馆条件限制,馆舍面积根本无法满足开展文化服务工作的需要,严重制约了文化活动的开展。
阵地是开展活动的基础,阵地存在不足,怎么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呢?“我们坚持‘走出去’,采取‘借鸡生蛋’的方式,下沉到乡镇文化站、农村中去,借助他们的文化阵地,利用我们的人才资源,组织开展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和培训。”县文化馆馆长雷鸣说,“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目前新的文化馆大楼正在建设中,建成投入使用后,将会更好地服务群众的文化生活,进一步夯实我县公共文化服务基础。”
在抓好文化馆阵地建设的同时,该馆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我们以党的建设为引领,坚持党建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加强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建设,引导他们在学习中补足精神之钙、筑牢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县文化馆党支部书记、副馆长徐秋浒说。
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群众文化的组织、策划和辅导工作者,既要给思想“充电”,还要做到“底气”十足。“我们每年都组织职工参加省市举办的岗位大练兵活动,举办全县文化志愿者业务培训,提升他们在舞蹈、歌唱、美术、摄影等方面的技能和水平,真正成为文化工作的行家能手。”雷鸣认为,只有不断强化业务能力建设,练就“真本领”,才能更好地指导服务全县的群众文化活动。
“文化馆这一班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一年有200多天都在服务活动的现场,十几个人要服务全县22个乡镇、经开区、东北新城,工作量是非常巨大的。”一位共同参与活动服务的志愿者深有感触地说。
打好“创”字牌 文化“活起来”
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是文化馆工作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抓手。近年来,县文化馆始终秉承“以文化人,以人兴文”的服务宗旨,通过创作节目、定期培训、文化进村等方式,着力打造文化特色品牌,让人民群众享受到丰富的文化大餐。五年来,累计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252场次,服务观众近30万人次。
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品牌,正不断提升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打造“乡贤文化”品牌。结合我县“乡贤文化”,以“乡贤+文化志愿服务”带动公益事业进步、“乡贤+区域文化”带动农村文化繁荣、“乡贤+文化进四堂”培育文明新风尚为内容,开展“乡贤文化进乐园、进校园、进讲堂”系列群众文化活动。2017年,该活动项目被省文化厅评为“安徽省优秀群众文化辅导服务项目”。
打造“文化扶贫”品牌。脱贫攻坚期间,将文化扶贫和文化惠民紧密结合,精心配置文化扶贫“大餐”,持续丰富贫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激发他们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让“扶贫先扶志”的思想深入人心。
打造“非遗文化”品牌。做好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通过搜集整理和调查研究,以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南词、断丝弦锣鼓、宿松民歌、许岭灯会、程岭大鼓书等为内容,编写了《宿松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乡土读本》。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开展文化演出和展览,向广大群众宣传推介非遗文化的魅力。
打造“艺术普及”品牌。针对全县广大中小学生,暑期免费开设音乐、美术、书法、主持人、舞蹈等艺术培训班,每年有近600名少儿在 “第二课堂”进行学习,并将学生们的艺术作品选送到省市进行参演。
打造“文艺创作”品牌。凝聚全县文艺工作志愿者的力量,坚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性,推出一批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文艺原创作品。今年,充分展现我县非遗文化的广场舞节目《唱起文南词 打起断丝弦》,在全省广场舞比赛中获得优秀节目奖。
此外,县文化馆结合“区域文化”,组织开展“百姓明星送欢乐”区域群众文化系列活动,“区域文化中心”已成为国家首批文化创新工程重点项目和安徽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范例。组织全县文化志愿者组成文艺小分队,深入乡村、社区、敬老院,开展“文艺轻骑兵”送文化下乡志愿服务活动,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称赞和喜爱。
练好“变”字功群众“乐起来”
文化馆是做好文化工作的前沿阵地,是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载体。以前,由于各种原因,很多活动都是由社会力量组织承办的。近年来,县文化馆将“送文化”与“种文化”相结合,深入全县各个地方,举办各类大型文化活动,定期组织文化志愿者下乡开展文艺演出、展览和文艺辅导,推动文化资源服务向基层流转,让群众和活动回归到文化馆,让更多老百姓享受到文化惠民带来的成果。
断丝弦锣鼓《爱我中华》、文南词说唱《文南词小调唱新城》、宿松民歌《采茶歌》……今年11月10日,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市民正在山水公园广场兴致勃勃地欣赏着文艺演出。
这是我县组织开展的非遗进社区主题文艺演出活动。观看演出的李女士表示:“这种活动举办的非常好,很有宿松本土特色,让我们近距离感受到非遗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丰富了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当夜幕降临时,程岭乡文化站广场上,节奏欢快的音乐响起,该乡组建的广场舞队队员们翩翩起舞,为参加县里举办的广场舞大赛加紧排练,吸引了不少村民前来观看。“以前大家的娱乐方式比较单一,现如今生活条件好了,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可以通过各种平台来展示风采,让我们体会到了参与文化活动带来的快乐。”队员们笑盈盈地说道。
文化服务惠民生暖民心。“我们始终坚信‘有为才有位’,县文化馆将以担当实干、争创一流的精神,谋在深处、干在实处,全力服务好老百姓的文化生活,让文化活水滋润他们的心田。”雷鸣表示。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县文化馆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促进艺术普及、保护传统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下一步,我县将开展更多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繁荣发展文艺创作,大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全县文化艺术事业迈上新台阶。”县文旅体局一级主任科员郭继春说道。(融媒体记者 肖丹妮)